韩国羽毛球教练李矛98年当时为什么离开中国,离开国羽的教练位子
李矛-与李永波矛盾李矛和李永波是曾经在一个锅里吃过饭,一起同甘共苦过的兄弟。1994年亚运会,中国队捧回了7块铜牌,中国羽毛球进入前所未有的低谷。但是仅用了一年时间,中国队就把苏迪曼杯拿回来了,夺得苏杯的那一刻,所有的中国教练都痛哭流涕,大家都紧紧拥抱在一起,而李永波是当时的总教练,李矛是男单主教练,两个人也紧紧地抱在了一起。业余时间,两个人有共同的爱好——打牌,在牌桌上建立起来的感情基本上可以和当兵坐牢相媲美,一起打过牌,一起吃过苦,一起翻了身,但故事马上开始俗套起来,同患难却不能共富贵,二李最终反目成仇。决裂以后,李永波说李矛是小人,人品有问题,因为李永波认为,是李矛在1998年鼓动了其他教练和一些老队员对他这个总教练反戈一击;而李矛则认为,反李永波没错,如今,李矛用一句话来总结:“你看看中国古代的历史,都是一个道理,只有皇帝杀大臣,刘邦,朱元璋,都是一样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说我造反,但是我为什么要造反?”这种风波的结果就是典型的“成王败寇”,“成者”李永波仍然留在了中国羽毛球队,而“败者”李矛则选择了主动辞职。关于李矛的离去,两人说法不一,李永波说是“李矛知道我们不会跟他续聘,所以选择辞职”,而李矛则对这个说法不屑一顾:“我自己选择辞职的,后来很长时间上面才批的。为什么要辞职,太简单了,我不可能再呆下去,一句话,有他没我,有我没他。”李矛自己提供了一个材料:“我要走的时候,上面的领导找我谈过三次话,实际上都是给我与李永波握手言和的机会,只要我说,没事了,我就能继续呆在中国羽毛球队。实际上,李永波自己也找过我,他说:‘你不能走,如果你走了,中国男单怎么办啊?谁搞得定啊?‘我说:‘可以啊,你走我就不走了。‘-我没有给他任何面子,任何机会,这种事情不是可以你退一步,我让一步的,我看不惯他很多事情,有些东西可以说,但是不能写,还是留待以后吧。”“李永波说我提出辞职是因为我知道在实行羽毛球单项主教练实行聘任制后,我不会再被聘用。这是一派胡言。”李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有些激动。尤其是羽球总教练李永波日前在媒体上将他与李矛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后,原本一直保持沉默的李矛,认为有必要澄清事实,让人们知道真相。李矛说:“提出辞职是我的个人行为,当不当男单主教练是我个人的选择,李永波没有权力管我。我之所以要将辞职报告越级交给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而没有先交到队里审批,那是因为李永波根本不把我当主教练看,所以,我也不会把他当总教练看。李永波指责男单不行,可我指导男单训练的成绩人们有目共睹。当然,如果这次的曼谷亚运会中国男单没有夺冠,我决不会辞职,否则,我更要被李永波说得一文不值。李永波说我交辞职报告的当晚没有去值班,如果那晚真出了什么事谁负责?我现在可以告诉他,我可以不上班是得到管理中心批准的。要说值班,一直以来最不负责的恰恰是李永波自己,不仅来的次数最少,而且值班时间不是喝酒,就是去找其他教练陪他打牌,这在羽毛球队里谁都知道。”李矛颇有些悲伤地说:“李永波一段时间内,曾利用他的权力来压制我,最后把我这个主教练完全架空。我的队员要请假回家,可以不必经过我的同意,只要直接找二队的教练就可以;队员出国打比赛的人选,我这个主教练无权决定,都是由二队教练来确定或李永波干脆自己定;近半年来,李永波不让我所带的队员参加任何国内外比赛,蓄意制造我训练缺乏针对性。这种行为是为公还是为私,人们可以评判,以前董炯和孙俊比赛打出好成绩,有些记者想采访我,李永波会竭力加以阻挠。”被追问李矛是怎么与李永波“结怨”的问题时,李矛感叹道:一言难尽。他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一点内情:由于李永波的为人不上品和作风霸道等,引起了队里不少教练的共愤,并联名上书中央领导状告李永波。但李永波最后还是被管理中心“保”下来,之后,李永波便开始实施他的“报复”计划。中国羽毛球队中有多名教练被迫先后无奈离去的事实,应该很能说明问题了。事情已经上升到了”正邪不两立”的高度,矛盾又怎可调和,战争又怎会平息?可以预料的是,这两个男人的战争将会高潮迭起,因为双方早已经撕破了脸皮,并不畏畏缩缩,并不是中国人那种“面和心不和”的典型斗争方式。羽毛球比赛中的每一局在比赛的官方语言英语里被称做”GAME”,这或许可以将体育比赛的本质理解为是“游戏”。如果将这么多恩怨赋予”游戏”中,这多少会让人觉得沉重和无奈,何况胜负也不能化解恩怨。
羽毛球拍磅数
羽毛球拍的磅数,一般指羽毛球拍拉线的磅数。羽毛球拍根据磅数大致分为如下几个等级:低磅(20以下):拍线很松,击球时明显感觉到球在拍面上有滞留时间,而且球的方向控制不好,只要球不是打在拍面的甜点区,那么球的飞行方向就和你的挥拍方向存在一定角度的偏差。低磅只有一个好处就是无论上什么线,弹性都好,这样拉球和吊球都比较轻松,但就不要指望能精确控制球的落点,因为这种磅数下,就算用相同的力度击打两个球,球的落点也未必会一样。如果拉线低于20磅,那么再好的拍子也不能发挥其优秀的性能。中低磅(20~23):业余爱好者通常都是拉中低磅或者中磅,中低磅的拍子打起来感觉弹性很好,控球也可以,拉后场也没什么大问题,但还是有滞留感,这给对于喜欢进攻的人来说就不爽了,进攻就是速度的体现,而击球时的这种滞留感对力量的传递是很有影响的,低磅让进攻的威力减弱。中磅(23~25):在这个磅数下,无论拍线和拍子本身,都能发挥其特有的性能,比如说拉上68TI,就会感觉明显的高弹性,拉上65TI,就会感觉到击球感较硬。用低磅的拍子打球就像用拍子粘住球甩回去,而到了这个磅数就开始可以感觉到弹回去了。中高磅(25~27):在这个磅数下,只要你之前没打过高磅,就会感觉到拍面的硬,还有拍线的弹性急剧下降,拉后场可能很吃力,击球无力。但通常适应了这个磅数的人都会觉得低磅不好打,明显的区别就是球在拍面的滞留感。在用中高磅的拍子打球时能感觉到控球很舒服,用多少力就有多少速度,各种小球也是很容易控制,因为这个磅数下仍能保持拍线应有的弹性,所以在借助来球力量和拍子弹性回击球的时候就会觉得很精准,起码对力量的反映是很准确的,即使是击球失误了,也会感觉到是力量用多了还是用少了,拍面角度是大了还是小了。高磅(28以上):专业运动员大都拉高磅,其原因很简单,是为了控球!拉高磅其实是为了提高拍面的硬度,从而提高球在拍面反弹时产生类似镜面反射的精度,还有力度的精确控制,高磅使拍线的弹性降低,这样就能保证球员用多少力就有多少效果,尤其是小球的处理方面。但要打高磅不容易,首先要有力量,这并不是说你要有很多的肌肉,而是要有爆发力和手腕力,看看国家女队的球员,看上去并不是很壮,可以说我们之中的很多人力量都比她们大,但是她们的手腕力、爆发力、还有用力时身体的协调性都很好。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上高磅,但可以说能上高磅的人至少会打球,而且打得好的占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