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68岁濮存昕罕见露面,他的状态如何请问一下濮存昕的个人资料濮存昕的父姓叫什么谁知道濮存昕的身高,血型,爱好,体重濮存昕的籍贯是哪里66岁的濮存昕,从巅峰跌入谷底,他经历了什么“龙套铁三角”王学圻、李雪健和濮存昕的故事,曾经怎样68岁濮存昕罕见露面,他的状态如何
68岁濮存昕罕见露面,这几年似乎没有什么曝光率,不过目前看来状态不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依旧对于艺术充满热爱。
说到老戏骨濮存昕我想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作为娱乐圈中比较有地位和实力的男演员,他塑造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角色。在早几年,娱乐圈可能被流量明星所占据,大家对于像濮存昕这样的老戏骨反而缺少了关注但是实力派终究还是有能力加持,这几年濮存昕比较少出现在大荧幕中。其实也是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年轻时塑造了太多的角色,这也让濮存昕落下了一些病根但是前不久露面的濮存昕看起来状态不错。我觉得一个对于艺术充满热爱的人是能够保持好状态的,因为他懂得怎么去陶冶情操。二、经常锻炼。
濮存昕年轻时也塑造了许多武士,可以看出他本人身体素质还是比较不错的,所以在步入老年后濮存昕并没有因为年龄而选择放弃锻炼,可能媒体比较少报道他但是依然可以看出濮存昕还是有肌肉的。濮存昕非常注意自己的身体,可能现阶段很少出演影视剧但是濮存昕依旧年轻。这就是一个人自律所带来的好处,濮存昕能够达到这一点已经让许多人特别羡慕了,未来濮存昕也不会考虑再继续出演影视剧,但是濮存昕的作品依旧让我们难忘。他的确是娱乐圈中非常有地位和有思想的一位演员,大家对濮存昕更是充满了敬重,也希望他可以一直保持好身材,这样日后才有可能出现在大荧幕中,状态不错,这也让那些喜欢他的观众放心,濮存昕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也特别关注,相信濮存昕可以越来越好,他一直都高要求自己。请问一下濮存昕的个人资料
简介濮存昕,中国话剧、电影演员.1953年生于北京,从小就对表演有浓厚的兴趣。69年插队下乡,77年返城入空政话剧团。86年调入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
父亲苏民是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导演,从小就对表演有浓厚的兴趣。1969年插队下乡,1977年返城入空政话剧团。1986年调入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濮存昕经过自己的学习,加上先天的气质,令人一见之下就有文质彬彬,博学多才,潇洒、斯文的感觉。在人艺演了《李白》、《哈姆雷特》等多出话剧。
90年代,他在谢晋导演电影《清凉寺的钟声》中扮演明镜法师;演出了张暖忻导演的电影《云南故事》;夏刚导演的电影《与往事干杯》;夏刚导演电影《伴你到黎明》。电影《洗澡》,濮存昕对于自己这种“淡”的演绎,总体上已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濮存昕的身上,气味里,骨子深处,正好有这个“淡”……像陈染作品《与往事干杯》里“男人”对女主角蒙蒙用心感伤的那种“淡”……濮存昕的童年虽然不是十分完美,但他以自己的信念告别了烦恼,他渴望生活,他向往健康。在他一步步地成功时,他找到了作为一个有志者的快乐。
在2001年度观众最喜爱的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电视剧演员的评选活动中,濮存昕被大家评选为最喜爱的演员之一。正因为有爱,濮存昕才更加热爱公益事业。在他拍完《假如有明天》这部戏以后,把所有的片酬都捐给了北京佑安医院。他想用这个来协助这所专门治疗艾滋病的医院。
演艺作品
电影:《清凉寺的钟声》《与往事干杯》《洗澡》《说好不分手》
电视:《英雄无悔》《来来往往》《光荣之旅》《公安局长Ⅱ》
话剧:《古玩》《阮玲玉》《茶馆》《风月无边》《蔡文姬》
获第二届金鹰电视艺术节最受欢众喜爱的男演员奖
个人简历
星座: 狮子座
最喜欢的歌曲:长江之歌
就职于:北京人艺
籍贯:江苏
1953年7月31日 出生在北京。
1969 插队下乡,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种地、放马、演样板戏
1977 返回北京,进入空政话剧团
1986 调入人民艺术剧院当演员
蓝天野导演的 话剧《秦皇父子》
1989 话剧《雷雨》
谢晋导演的电影《最后的贵族》
1990 林兆华导演的话剧《哈姆莱特》
1991 奥列格·叶甫列莫夫导演的话剧《海鸥》
苏民导演的 话剧《李白》
谢晋导演电影《清凉寺的钟声》中扮演明镜法师
1993 张暖忻导演的电影《云南故事》
1996 夏刚导演的电影《与往事干杯》
电视剧《英雄无悔》
1997 北京人艺话剧《古玩》、《阮玲玉》等
夏刚导演电影《伴你到黎明》
电影《爱情麻辣烫》
1998
电影《洗澡》
1999
北京人艺话剧《茶馆》中饰常四爷
电影《说好不分手》
电视剧《尊严》
电视剧《来来往往》
2000
话剧《风月无边》李渔
电视剧《光荣之旅》贺援朝
2005
电影 《一轮明月》 李叔同(弘一大师)
出任艾滋病宣传员
10月下旬,中国著名演员濮存昕在美国获得了由海外华人组织的慈善组织—美国爱心基金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该奖旨在表彰在中国抗击艾滋病中做出的重大贡献的人士,除了濮存昕,此次获奖的另外三人为:关心和帮助中国抗击艾滋病事业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救助艾滋孤儿的香港“智行基金会”创建人杜聪、研究艾滋病疫苗和治疗方法的中国性病与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
濮存昕是中国知名度很高的一位公众人物。他的职业是演员,主演过多部话剧、电影和电视剧,同时,他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还是全国政协委员。近几年来,他成了中国艾滋病防治事业中的一个明星:从2000年起,他接受卫生部之邀,出任了艾滋病宣传员。从那时起,濮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号召全社会重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并身体力行地从精神上或者经济上帮助艾滋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庭。
2000年11月1日,当濮存昕从卫生部副部长手里接过“艾滋病宣传员”的聘书时,心里充满庄严感:“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英雄,要克服困难甚至牺牲自己,去完成一个艰难的任务”,他说。
此前两个月时的某一天,当濮存昕的一个朋友打电话给他,转达卫生部官方希望他能担当“艾滋病宣传员”这一义务工作时,濮存昕对艾滋病本身及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跟大多数人一样,听到艾滋病这个名词跟听到魔鬼这个名词的感觉差不多:可怕,但是虚幻遥远。
濮存昕在电话里回答他的朋友说:“你给我十分钟时间考虑。”十分钟以后,他回电话说,他接受这一工作。
濮存昕这样痛快地接受了这一要求,让卫生部稍感意外并且非常高兴,因为据说此前有几位公众人物曾经拒绝了这一工作。就这样,濮存昕成为中国第一个出任“艾滋病宣传员”的公众人物。
在接受《北京周报》记者采访时濮存昕说,当时不能说一点顾虑都没有,一方面那时候因为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了解,觉得这一工作可能会有一定风险;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确定这一工作是否会对自己的公众形象有负面影响,也许有人会怀疑自己做这一工作是因为本身染上了艾滋病。“但是,卫生部是政府部门,它提出这样的要求,说明社会需要在这个时候有这样一个人去做这样一件事情,既然选择了我,那我责无旁贷。”
“是的,我想我从小就有一种使命感。”濮说。濮存昕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艺术家庭,他的父亲在退休前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的话剧导演和演员。跟当时许多年青人一样,濮在不到二十岁的时候,曾经怀着改造世界和锻炼自己的理想,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到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农村去生活了数年。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他是一所军队话剧团的话剧演员,后来又进入中国最著名的话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并在这里成长为深受人们喜爱的话剧演员及影视演员,在许多话剧和影视作品中担任主角,包括外国经典名剧如哈姆雷特等等。先天个性、后天所受教育和个人经历等种种因素,使他身上带有一种艺术气质和理想主义色彩。
在电话同意接受艾滋病宣传员这一工作后,濮存昕开始请教专家、查找资料,学习和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对艾滋病致病原因和传播途径的了解,消除了他原来对艾滋病的恐惧,而对艾滋病在中国传播情况的了解则使他感到忧虑。
在此后的几年内,濮存昕做了大量工作:拍公益广告、出演有关艾滋病的电影、对社会公众或政府机构人员做讲座和培训、在政协会议上提交有关提案,等等。所有这些工作,从所希望达到的效果来说,可以说有两个:引起社会对防治艾滋病工作的重视;呼吁社会关心艾滋病病人。
濮存昕说,“事情好像越做越多,因为我的原则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
濮存昕的父姓叫什么
濮存昕的父姓叫苏。濮存昕出生于北京市东城区的一个艺术家庭,父亲苏民在离休前是北京人艺著名的话剧导演和演员。而苏民先生原名濮思荀,是南京市溧水区柘塘镇地溪村人,自幼随父迁居北京,而且由于参加革命的需要改名叫苏民。苏民的演艺经历:20世纪40年代起,苏民就致力于进步话剧运动。1952年,北京人艺成立,苏民便到剧院,成了人艺的第一代演员。1954年,第一版《雷雨》在北京人艺上演,当时的导演是夏淳,演员有胡宗温、童超、苏民、于是之、郑榕、刁光覃、朱琳、赵韫如等。这一版本的《雷雨》汇集了北京人艺迄今为止最优秀的演员,成为北京人艺历史上的巅峰之作。1996年,他以70岁的高龄,在影片《鸦片战争》中出演道光皇帝。1999年,担任《蔡文姬》的复排导演。谁知道濮存昕的身高,血型,爱好,体重
中文名:濮存昕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53年
职业:演员
毕业院校:空政话剧团
代表作品:《英雄无悔》,《光荣之旅》
主要成就: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身高:1米80
血型:B
濮存昕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中国表演家协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会长,重庆大学客
座教授,重庆大学电影学院硕士生导师。他还是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从事戏剧影视表演艺术多年,曾主演过数十部优秀的话剧、电影、电视剧作品,多次获国内外大奖,并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入当中,是一名德艺双馨、深受民众喜爱的著名表演艺术家。
濮存昕说,他的许多思想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从小就是这么教育他的。提起对“师奶杀手”的感受,濮存昕表现得似乎很尴尬,他说,那是大家和他开的一个玩笑话。记者向他表示,那其实是观众对他喜爱的一种表达。没想到,老濮同志对这个称谓并不感冒,他说:“如果真的喜爱的话,请给我换个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