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胸有成竹——韩国插画漫画家金政基(Kim Jung-Gi):下篇中国动漫作者有那些人求中港台漫画家推荐 参照以下.胸有成竹——韩国插画漫画家金政基(Kim Jung-Gi):下篇
(接上篇)(本文刊载于 《cgworld时代漫游》 2011年10月刊,文中所有图片归金政基先生版权所有)
金政基先生为《Young Jump》杂志《Funny Funny》专栏绘制的作品
而《Young Jump》杂志的《Funny Funny》专栏,更是金政基探索漫画表现方式可能性的试验田。有一幅单页彩稿,描绘了这么一幅场景:一位满身是血的青年男子走上电车,跌跌撞撞地走向车尾,将自己的一颗心献给一位女士。那位戴着眼镜、冷若冰霜的女士看着捧在眼前的一颗真心,泪水从腮旁滑落。只见她慢慢拉开衣服,露出胸前的一抹刀痕,密密麻麻的线脚里不知是少了一颗心,还是已经将别的男人的心缝了进去……
虽然不着一字,但却将“恨不相逢未嫁时”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金政基最新的创作计划,是将贝纳尔.韦尔贝2006年出版的小说《Le Papillon Des Etoiles》(《Butterfly of the Stars》,译为《群星之蝶》)改编成漫画。这部小说描写了一群地球人乘坐大型宇宙飞船逃离地球、在浩瀚宇宙中展开千年之旅的经历。韦尔贝的小说一向以想象力丰富著称,虽然以科幻为主题,其中却包罗万象,涉及历史、宗教、哲学和生物科学等多个领域。在这一点上,倒是与金政基创作时选取素材的多样性相得益彰。不过,要还原韦尔贝笔下的大千世界,璀璨银河,对于金政基来说亦非易事。
谈及未来事业的目标和方向,金政基说:“一直希望画出能够挑战外国漫画名家的作品。也想创作那种描绘带有较强专业性的职业剧。比如,在一个描述摩托车竞赛(Motorbike racing)的故事里,将故事的重心放在修理工(Mechanic),而非竞赛者 (Racer)身上。又或者以军事题材为主题,创作以特种部队为主角的故事。”
在数码绘画大行其道的今天,金政基依然坚持着传统的手绘方式。“电脑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如果能够灵活运用的话,能画出非常好的作品。不过因为我一直坚持手绘,对徒手创作更为熟练,相信用自己的手和笔能更好地表现出作品的味道。但是有时间的话,也想学习电脑作画,尝试更多的作画方法。不过如果太依靠电脑的话,作品会有一种标准化的感觉,所以自己对数码绘画多少有些回避心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金政基平时的创作自然离不开称手的工具。日本原装的针管笔(COPIC Multiliner 0.2,0.25)、德国进口的施德楼针管笔(STAEDTLER pigment liner 0.05,0.2,0.3)、日本百乐超细钢珠笔(PILOT HI-TEC-C 0.03),以及德国原装红环美术钢笔(Rotring Art Pen)都是他最爱的手绘兵器。在给画稿上色时,则多用油性有色铅笔和水彩。至于纸张,金政基倒是不挑剔,除了最常用的200g图画纸和A4纸之外,凡是视野所及的纸张都能拿来作画,这也解释了他的草图集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速写随随便便的涂抹在报纸和便签上。
看金政基作画,最叫人惊叹的是他落笔之前从不打草稿,经营位置、构图布局、章法考虑全在心中。这种绘画方式,倒与国画大师蒋兆和先生所倡导的“重大体,近精微。落一笔而定全局,继之以全其神采”的画法非常相似。在刚刚结束的韩国富川国际动漫展上,金政基花了三天时间,在长9米的巨幅白布上画下了一个具有鱼眼变形效果的游行场面,人物、车马齐备,姿态各异,令人叫绝。“一旦决定画什么之后,先在脑海中勾勒出大致的场景,立马下笔。落笔勾勒时不是仔细的画,而是点到为止,然后在上面用油性有色铅笔或是用水彩上色”。金政基坦承自己与其他画家相比,在画稿上画出Sketch花费的时间很短,“主要是因为构想出场景后,几乎不需花费时间去找资料,大部分图像都好像储存在脑海里,自然而然浮现出来,照着描下来就可以。虽然少量复杂的图像还是需要参考相关的资料,但是大部分只见过一次的画面和场景,在下笔时都可以构现出60%——70%(这家伙果然有一双写轮眼!)。”
除了创作前的成竹在胸和创作时的下笔如神,金政基对自己作品最满意的地方,还在于作画素材的多样性和题材的广泛性。“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活的生物,还是人工制品,凡是眼睛能看到的都是我的素材,皆可入画。”在金政基创作的插画中,以“人鱼刺身”(以美人鱼作为刺身的食材)、“牙医”、“纹身男女”和“捕鱼”为题材的作品出现频率最高。其中,以“人鱼”为主题的作品表现力最为惊人:挤迫狭窄的寿司店中,老师傅手持利刃,在一条人鱼的鱼身上切片取材。老师傅的坦然,伙计的木然,以及一旁大快朵颐的食客的漠然,与任人摆布的人鱼构成了强烈反差,效果极为惊悚。谈到创作以上作品的灵感来源,金政基说:“平时主要从众多的影像和书本中,还有经历的事情中努力寻找灵感,比较喜欢军旅生活,表现丰富的人体,机械类,以及动物类的题材。之所以多次以人鱼为主题,主要是因为人鱼会使女人的体态呈现更为多元化的元素。仔细描绘牙医和纹身的场景,是因为对精细的器械和手术场面比较感兴趣。至于作品中多次出现渔民出海或捕鱼归来的画面,则是因为我在高中之前一直在海岸城市生活,对渔民的生活场景比较熟悉”。
谈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艺术家和漫画家,金政基更是滔滔不绝,“初高中时代,深受日本漫画家的影响。特别喜欢鸟山明、大友克洋和士郎正宗。到了大学时代,则更欣赏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Ilya Yafimovich Repin,1844—1930),以肖像画著称于世的美国写实主义画家萨金特(John Singer Sagent,1856—1925),以及被《 纽约时报 》誉为“本世纪最受欢迎的艺术家”的插画家诺曼·洛克威尔 (Norman Rockwell ,1894——1942)。”“大学时代对写实性的画比较感兴趣,自然而然的对中国画家有所接触。非常喜欢国画大师蒋兆和先生(1904—1986) 的《流民图》,还曾经把它贴在墙上观摩。最近还购买了水彩大师关维兴先生(1940——)的水彩画画集。”
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
关维兴先生为林海音女士的《城南旧事》绘制的水彩插图,以及老爷子画的儿童头像
说到业余爱好,金政基终于展现了自己的宅男本色,“烟酒不沾,没有什么特别的喜好。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爱好的话,那就是喜欢收集漫画书,安达充的《接触》,大友克洋的《阿基拉》,鸟山明的《阿拉蕾》,池上辽一的《哭泣杀神》,江川达也的《东京大学物语》,还有莫比乌斯的漫画,都很喜欢。”对于中国的漫画家和作品,金政基也并不陌生,说自己比较欣赏香港漫画家马荣成的《风云》,以及大陆漫画家黄嘉伟的《伢三》。
中国大陆对于金政基来说是一个遥远的地方,他坦言自己对中国文化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不过小时候看过《三国志》、《西游记》、《少林寺》,功夫片也看了不少,而四大名著和孔子的儒学在韩国也是很流行的书籍和文化,所以多多少少有所了解。
在请金政基为中国读者说些什么时,他写下了下面这段话:“漫画就是画家把自己理解和知道的东西通过绘画表现出来,所以必须不断学习,不停的收集资料,积累经验。要多听,多看,多体验,多收集,然后去活用在作品里。就我自身而言,在画画方面倾注了太多心思,如果能在故事方面多加学习,有可能会成为更优秀的漫画家。最后,健康为王。”
中国动漫作者有那些人
敖幼祥(台):《乌龙院》、《快乐营》、《年大王》、《漫画中国成语》BENJAMIN
蔡志忠(台):大醉侠、西游记、封神榜、庄子说等四格幽默漫画
柴美华
陈岚
陈某(台)
陈淑芬(台)
陈翔
丁冰 :《SOMEDAY》 《SHOW》《另一种声音》 《蓝指》《霖》《修罗传》《楼兰旖梦》《鼹鼠同萌》
丁聪
丰子恺
冯志明(港)
高永(台) :《梵天变》和《星座刑事》
黄玉郎(港):《小流氓》(后改名龙虎门)、《中华英雄》(马荣成执笔)、《天子传奇》系列、《神兵玄奇》系列、及《新著龙虎门》
胡倩蓉
胡蓉
何志文
艾雷迪(台)
几米(台):《地下铁》《向左走,向右走》
健一
嘉瑶
咎井淳(台)
客心 :《未成年MINOR》《BOYS AND GIRLS》、《烛》、《ANGEL1》、《ANGEL2》等
赖有贤(台)
李崇萍(台)
李尧
廖玲
林夕:《似是故人来》 《某月某日记》 《即兴演出》 《盛世边缘》 《小城无故事》《合着》 《都市流言》 《九分一》诗刊
与其好友、中国另一位漫画家林莹被并称为“漫坛Twins”。
与林莹、阿明联合创作的作品《游戏》。
林意菲
林莹 :长篇漫画作品:《游戏》《魔尘》
中篇漫画作品:《巢穴》
短篇漫画作品:《对不起》《希望》《钱包》《好事多磨》《第五百颗幸运星》《最后的父爱》《勿忘我》
陆明
马荣成(港):《中华英雄》《风云》《黑豹列传》《英雄无泪》
麦仁杰(台)
孟羽
聂峻
平凡(台)
丘天
阮筠庭 :《L eave》《二十四节气的恋人》
任正华(台)
RIVER(台):《OL蔡桃桂》《RIVER’s543》《奇摩高校》
拾穗人
司徒剑侨
万氏兄弟
王泽(港)
翁辰
吴海涛
萧言中(台)
席滢
许景琛(港)
夏达
颜开:《雪椰》(1994年至今,《画书大王》《三优画王》《科普画王》《金虹画集》《科幻世界画刊》) 《夏日轨道》(《金虹画集》《科幻世界画刊》) 《颜开日记》 《梦的开始》 《宇宙人的礼物》
杨颖红
姚非拉:《梦里人》《80℃》
游素兰(台)
杨笑汝
一九
张乐平
张晓雨
赵佳
郑问(台):《东周英雄传》、《斗神》、《刺客列传》、《阿鼻剑》
郑旭升
朱德庸(台):《醋溜CITY》 《粉红涩女郎》《绝对小孩》
自由鸟 :《红豆缘》(荣获1994年“画王超短篇赛鼓励奖”)
《飞雪飞雪》(七回连载)
《第1000朵玫瑰》(上、下)
《狂夜》(九回连载)
《花妖》(单行本)
《胜利宣言》(4回连载)
《天籁》(至今12回连载)
《1999异恋奇情》(3回连载)
《唐朝•高马》(3回连载)
《西游乱记》(1回完)
《新漫画快捷之路》(3回教材)
《TNT真夜时刻》(连载中)
《爱人》
《鸟人传说》
《X·天狼》
《花脸道网上虚拟学校四格故事》
《钟铃传奇》
猪乐桃 :《高中5班日记》《MATA》
姚巍
求中港台漫画家推荐 参照以下.
漫画大霹雳-漫画详细内容介绍:1986年时,郑问获得日本讲谈社颁发「最优秀漫画大赏」,
并长期受邀为出版社绘制新作,
因而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如《深邃美丽的亚细亚》、
《东周英雄传》、《万岁》红遍了全亚洲。
而这麼多年的努力终於开花结果,得到了丰硕的果实,
在日本最大出版社「讲谈社」的全力促成下,
出版了收录这麼多年精彩原画的「郑问画集」,在售价不便宜的情况下,
再加上日本出版界普遍不景气,却也能创下迅速再版的销售佳绩。
特别介绍「郑问式秘技」
几乎每一个漫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都必须经过无数摸索,然后才能找到自己的风格。
从黑白水墨到彩色,再由彩色中找到能充分展现古老中国磅渤气势的丰富彩墨,
然后是进入由绘图计算机辅助下的全新实验境界,郑问一步步探索著漫画的所有可能性。
所以,不论是西洋技法或是东方绘工,甚至是现代美术的混合式多素材创作形态,
郑大师都尝试过了。并且还特别把这些实验而来的技法,公布在画集里。
结合戏剧与绘画的新艺术
对上百万霹雳戏迷出版一套素还真、叶小钗的漫画书,原本就是一项挑战,
要把这份100%台湾原创的通俗趣味,深耕到没有霹雳文化的香港市场,
更是一大考验,但这两道难题都一一被郑问破解了。
大霹雳是他前所未有的挑战.
郑问说,画「大霹雳」难度之高,是他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今年3月著手制作,
每天都过著画累了睡,醒了又画的紧绷生活,
因为霹雳故事里的人物个个都是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光是要定出漫画版的造型就不容易。
更何况,这本漫画的市场定位,还包括「不识霹雳」的香港读者。
最喜爱「笑傲红尘」
笑傲红尘是郑问最喜爱的霹雳英雄,
每次画到疲累不堪的时候,只要一画笑傲红尘,精神就来。
郑问说,笑傲红尘武功高强,却很笨,很直,这种个性很像艺术家,
他特别喜爱,所以不仅为傲笑红尘原本皤皤白发的造型,
做了时髦的「橘色挑染」美化处理,还拿来做封面。
而且往后的剧情,本来是没有戏份的笑傲红尘,却成了漫画版的第一男主角。
最难画的是「素还真」
最最难画的是素还真,画他压力最大。
郑问说,素还真「半神半圣亦半仙」这种被神格化处理的角色个性,
没有明显的「人味」有时候正义懔烈,有时候又贼头贼脑的莫测高深,就像政治家。
实在不太喜欢素还真的本尊,所以就选择霹雳雷霆的戏码,做漫画的素材,
因此,素还真在漫画书上只出现一、两集就要退隐休息,改由分身「花爵百炼生」登场,
与「一页书」的前身「创世狂人」做漫画版的核心人物。
立志为台湾创作漫画争一口气
26岁入行,28岁以「黑豹战士」作品确认独特的水墨画艺风格;
翌年,即被日本漫画界挖角,12年长驻在竞争激烈的日本漫画市场,
郑问创作的长篇历史漫画「东周英雄传」荣获日本漫画协会优秀赏,
这也是日本漫画界20年来第一次被外国人夺走的大奖,也自此列为一线大师级的漫画大家。
郑问表示,台湾让他成名,日本让他有足够的空间提升创作品质,虽然读者少了,
但是影响力却扩张了,在漫画艺术领域里享有一定的地位。
这次转战到香港,完成「港制台味」的布袋戏漫画,
主要是为了即将断层的台湾创作漫画争一口气,不相信一个2300万人的市场,
无法让台湾创作漫画有生存茁壮的空间。
郑问说,漫画大霹雳是彻头彻尾的商业作品,无论是画作风格或行销包装,
都在严谨专业分工的策略下执行,这
种香港卖漫画的模式希望也能为台湾漫画界带来一些重新思考的角度。
因为台湾漫画过去曾死在国立编译馆审查制度的手里,
现在没有理由死在自由创作的空气里。
独特的签名风格
常跑签名会的漫画迷都知道,每次郑大师的签名会,可不是普通的难排,
个中原因可不光只是大师的人气。因为郑问每次签名可和别的漫画家不同,
别人大多是用签字笔,顶多是多几支银漆、金漆笔或彩色麦克笔做点缀。
嘿!郑问可是用最有中国艺术气质的文房四宝,以毛笔舞动水墨,
或是渲染、或是写意,或是题字,每每遇到投缘的人,
还会特别画下他作品中主角的身形呢!
如果你是拥有这全世界仅此一张的幸运者,不开心才怪哩!
日本吹起「哈郑」风潮
台湾人「哈日」,日本人「哈」郑问。8年前破天荒以外国人身份,
拿下「日本漫画家协会赏」的荣誉,郑问的漫画从此进出日本,横行无阻。
郑问的漫画像工笔彩色国画
郑问的漫画,不像漫画,像是细细描绘的工笔彩色国画;郑问勾勒的剧情,
不论历史小说或虚构故事,都令人动容。
画英雄,涌出正气;绘战争,惊心动魄;人物表情,栩栩如生,这就是郑问漫画的魅力。
特殊的郑问式画法,长久以来吸引年龄层较高的读者群,他们将郑问的漫画视为收藏的经典,
但是平时却不看漫画。
郑问惊觉自己与年轻的漫画族渐行渐远,最近接受远流出版董事长王荣文的邀请,
在「自贬身价」的条件下,将布袋戏史艳文绘成漫画,接受全新挑战,
回头拥抱台湾商业市场,主导千禧年本土最大规模的漫画制作。
用史艳文反攻亚洲
史艳文丰富许多成年人的童年,郑问自然也不例外,小时候疯迷史艳文的记忆,
郑问由衷兴起一股莫名的责任感,放眼望去,台湾的本土通俗文化已经消失殆尽,
能够与外来文化相抗衡的,只剩下黄俊雄的史艳文,未来要透过郑问式的演绎,
用史艳文反攻日本、韩国、大陆、香港等地区。
郑问也曾花了1年多的时间,画出200个武将的脸,以及20几幅大规模战争的里面,
放在电玩「郑问之三国志」中,希望不但能大赚日本人的钱,
也能证明台湾人的漫画远远强过日本人。
抓到脉动为关键.连孔子都画成漫画的郑问,画史艳文自然没什麼太大的压力,
不过郑问知道,漫画史艳文的难处在引起漫画族的共鸣,抓到脉动,获得回响。
「史艳文教忠教孝的个性,就像看《论语》,是一种信念,
却不符合时代潮流;但是史艳文可爱的地方,就在他对人的关怀与对人的信心,
用现代观点来看,是笨蛋行为,却又傻得可爱。」
他将尊重黄俊雄的原创,画出很年轻,很完美的史艳文,在千禧年中亮相。
画迷为他等八年
「等了8年,终於见到郑问大师本人。」
在漫画博览会场上,26岁的林文健带了一把2尺长的「阿鼻剑」从中坜赶来,
就为了见郑问一面,希望郑问能在剑刃上签名。
漫博会这段意外的花絮插曲,虽然没有惊动多少人,却是一个男人为了圆梦,
锲而不舍的抢眼演出。
在漫博会场,林文健扛著一把用麻布包裹的宝剑,兴冲冲的等著参加郑问的签名会,
可是一听说签名会临时取消,而且郑问5分钟前才刚离开,
满腔热切的期盼顿时乌有,心都沉到胃底。
因为这已经是第8年的等待,也数不清到底赶了多少场漫画展的签名会,
却总是失之交臂,扛著剑来来去去的心情,旁人难以理解;而这柄长剑是他读高三时.
看著郑问的漫画「阿鼻剑」用硬树脂花了整整2个月的工夫雕塑而成,
这份礼敬大师的心意,却迟迟未能达成。
失望的他正准备离去,却又听到服务人员传来好消息说「郑问马上到场。」
就在等候的当儿,有人好奇,要求他解开布套,瞧瞧阿鼻剑的模样,可是他坚决不肯,
8年来这把剑一直用布套封著,从不示人,因为他把优先权保留给郑问。
见到郑问之后,大师与画迷相见欢,郑问亲切寒暄,问他那里毕业把阿鼻剑做得这麼好。
林文健腼腆的说,小学3年级看了时报周刊连载郑问的处女作「黑豹战士」就迷上了,
后来连读书也以郑问为榜样,选择复兴美工,也是为了能当郑问的学弟。
现在看到郑问以大霹雳漫画重新出发,
林文健又著手雕塑霹雳布袋戏偶像明星「乱世狂刀」的兵器「狮头宝刀」,
出版社已经向他预约,明年2月漫画博览会开幕时,邀请他带剑来参展,当郑问的贵宾。
这样的HAPPY ENDING,大家都很高兴。因为这个大男孩圆了一个梦,
而另一个很霹雳的梦,又在不远处等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