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大家认为2004年女排黄金一代和现在中国女排那个强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是不是比这次还惊险郎平为什么弃王一梅不用时隔多年中国女排能够再次走上巅峰,究竟凭借的是什么谁能帮我写个2004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的点评,两队对比着写,谢谢!!!大家认为2004年女排黄金一代和现在中国女排那个强
“黄金一代”值得被球迷们铭记,她们用自己1米80左右的身高,将中国女排的传统快变发挥到极致,凭借令人眼花缭乱的跑动战术,在当时的世界排坛占有一席之地。如果2004年巅峰期的“黄金一代”与“朱袁张”们做比较的话,哪支队伍会更强?下面,我们也来具体分析一下。 “黄金一代”对一传依赖度更高,“朱袁张”强攻实力突出。以冯坤为核心的“黄金一代”,她们的身高优势并不突出,定点强攻实力也不算顶级,她们是依靠稳健的一传体系来打战术球。杨昊的4号位平拉开,周苏红与刘亚男的双背飞。而“朱袁张”凭借出众的身体条件,既可以打战术攻,也可以打调整强攻,整体的进攻实力更强。1.发球攻击性增强,“黄金一代”一传或被破坏。随着现代女子排球的发展,世界各队的一传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一方面是球员基本功欠缺,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发球的攻击性较之前大大增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俄大战中“黄金一代”的一传到位率达到了惊人的83.33%,这个数据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在这样超高的一传到位率下,再加上冯坤出色的传球组织,中国女排的跑动战术完全打了出来。在中国队强大的攻势之下,俄罗斯女排的心理发生了严重变化,发球也变得越来越菜,局面也越来越被动。然而,以眼下女子排球的发球攻击性,“黄金一代”的一传到位率不可能这么高,一旦一传不到位1米83的杨昊,面对朱婷、袁心玥、颜妮这样的高拦网定点强攻的话,那将会非常吃力。另外,周苏红后期在被发球连续冲击下,她的跑动攻战术也很难打出来。没有跑动攻,打定点强攻“黄金一代”在“朱袁张”面前占不到太多便宜。2.网口优势明显,“朱袁张”超手进攻更具侵略性。“黄金一代”的球员身高,与朱婷、袁心玥等有近20公分的差距,这样的巨大落差就像“朱袁张”在打韩国、泰国等球队,“黄金一代”要想突破“朱袁张”的高拦网有非常大的难度,但朱婷、袁心玥、张常宁、李盈莹打1米80左右的球员,完全可以超手进攻。在网口这个环节上,“朱袁张”可以完胜“黄金一代”。 3.防守反击最关键,“黄金一代”进攻手段更丰富。论一板攻、定点强攻以及网口优势,肯定是“朱袁张”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在一板攻打不死的情况下,以“黄金一代”的防守实力、反击速度是“朱袁张”们很难跟上的。“黄金一代”由张娜、刘亚男、周苏红构建的“铁三角”,防守功底非常扎实,小球起球的效果也比1米90以上的高大队员好得多,她们的反击速度比现的巴西、美国有过之而不无及。反击过程中,周苏红的前交叉、杨昊的平拉开、赵蕊蕊的高点背飞都非常有实力。“朱袁张”的防守反击更多的依靠攻手个人实力,而“黄金一代”反击的战术攻更加丰富、更难以拦防。 攻势排球下,小快灵在高大化面前逐渐失去威力,教练因素也决胜之关键。在近年来,传统快变战术的小快灵在高大化面前的劣势越来越被放大,像泰国、日本几乎被“朱袁张”们的高度所压制,只要移动拦网跟上小快灵的速度,高大化的网口优势就体现的淋漓尽致,日本、泰国等攻手简直被朱婷、颜妮拦到失去自信。1.“黄金一代”攻防固然全面,但整体边攻实力处于下风。现代排球打得是攻势排球,像身高在1米80左右的巴西女排,技术也非常全面,防守反击的速度也很快。但中国结束对巴西的18连败,就是得益于“朱袁张”的崛起。颜妮数次单人拦死娜塔莉亚的后攻,就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况且,2019年世界杯上“朱袁张”们也实现了提速,高大化并不代表不可以打快,朱婷4号位的拉开速度也比之前有明显提升。纵观“黄金一代”的张越红、王丽娜、杨昊几位边攻手,她们的强攻实力与朱婷、张常宁、李盈莹都有明显的差距,仅靠打防守反击局面上还是较为被动。 2.“朱袁张”大赛成绩更好,“黄金一代”巅峰期太短。就两支队伍的大赛成绩来看,“朱袁张”们也是完胜“黄金一代”。“黄金一代”的巅峰期仅出现在2003、2004年,2004年赵蕊蕊受伤之后对球队还是有较大的影响。“黄金一代”仅在2003年世界杯、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而“朱袁张”在郎平的带领下,2015、2019两次世界杯登顶、201年里约奥运会拿到冠军,2017年大冠军杯夺冠,另有世锦赛第二、第三名的成绩。可以说,从2014-2019这5年的时间里,“朱袁张”一直稳定地保持在大赛前三,而且随着她们成熟度越来越高,“朱袁张”的巅峰期仍然会保持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综合以上分析,我个人认为青出于蓝胜于蓝。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是不是比这次还惊险
是的,雅典奥运会中国在决赛中一度以大比分0:2落后濒临绝境的情况下完成大逆转夺冠的,最终中国女排以总比分3-2(28-30,25-27,25-20,25-23,15-12)击败俄罗斯女排获得冠军。里约奥运会中国最难的是小组赛,仅以2胜3负惊险晋级,后来越打越好。在决赛中,虽然先输一局,但很快掌握主动,以3-1逆转获胜,四局比分为19-25、25-17、25-22和25-23。郎平为什么弃王一梅不用
王一梅是中国女排著名的重炮手,她在比赛中曾经两次暴扣将日本女排的木村纱织打得晕头转向,她的扣球是中国女排的得分利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王一梅成了中国队的重要得分点,她是中国队得分最多的球员,在最佳得分榜上,她以总得分120分排名第二。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表现不佳,止步于八强。王一梅作为主攻手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
2013年郎平再次出任中国女排的主教练,王一梅最初还是在郎平手下有一席之地,但是到了2014年王一梅却被排除在国家队之外。郎平为何放弃了队中的这一得分利器?
1.攻强守弱,成为球队软肋
不可否认王一梅的进攻能力非常强,但是她的弱点也很突出,就是防守不行,一传做得不好。
王一梅的这个弱点好比足球场上的前锋,有些前锋得分能力强,但是不愿参与防守,这样的球员教练是不喜欢的,毕竟足球和排球都是整体竞技项目,少一个人投入到防守,就会给对方多一个得分机会。
2.饮食不自律,喜欢吃零食,体重超重
运动员对饮食控制非常严格,如果不注意脂肪等容易超标,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耐力、力量、弹跳力等各项运动指标。
这方面王一梅做得不够自律,她爱吃零食,还喜欢分享给队友。而许多零食是容易导致肥胖的,是国家队严令禁止的。
这样的结果是王一梅的体重经常超标,长期在100公斤左右。体重超标影响了王一梅的弹跳力、耐力和体力。
由于王一梅在零食方面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也是郎平挥泪斩马谡,将王一梅排除在国家队之外的原因之一。
3.伤病问题
由于体重超标,也导致了王一梅伤病的问题,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她的腰伤十分严重,还有其他方面的伤病,这也是郎平放弃王一梅的原因。
4.朱婷的崛起
王一梅那批球员基本功不够扎实,郎平在13年接手中国女排时感叹到:“没见过基本功这么粗糙的”。
最初王一梅虽然入选了郎平执教的中国女排,2013年亚锦赛中国女排仅仅获得第四名。
如此糟糕的成绩让郎平痛下决心,将王一梅、张磊、马蕴雯等老将清除出国家队,起用选手朱婷、袁心玥等年轻的优秀球员。
当时的朱婷尽管在一传方面也存在不足,但是她胜在年轻,当时年仅20岁,可塑性强。而王一梅已经26岁,技术已经定型,因此,郎平为了女排的长远发展,选择了朱婷而放弃了王一梅。
事实证明,郎平的选择是正确的,朱婷经过郎平的点拨后,迅速成长起来,她三获MVP,已经追平恩师郎平的纪录,并且在今年的女排世界杯上发挥出色,带领女排姑娘以11连胜的骄人战绩获得了冠军。
因此,王一梅被郎平排除出国家队,有其自身原因,技术不够全面、伤病、超重是王一梅自身的原因,而朱婷的崛起则是外因。
无论如何,王一梅还是为女排作出了贡献,在女排处于低谷时,正是依靠王一梅这个重要得分点,中国女排才有了和强队抗衡的底气,如今王一梅仍然在辽宁女排奋战,也希望她能保持状态,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划上圆满的句号。
技术粗糙,管不住嘴!
概括来讲就这两个原因,王一梅是2004年黄金一代之后,陈忠和看重并打造的人。可是陈导当时也陷入困难,随着黄金一代相继退役,中国女排无人可用。
因为陈导平时没有注意女排的断代问题,他打球几年不换一个人,一直打到雅典奥运会,七仙女就这么得名的。
坦率讲,当时冯坤等人已经是强弩之末,这是奥运会,球员们当时拼了“老命“干的,换个小赛式,那次真不一定能赢。
之后,陈导打造王一梅出现了偏差,他只看到大梅进攻很好,身体素质和条件都不错,一直朝暴力主攻方面培养,可暴力主攻必须有全面型小主攻和接应做支撑,可当时没有。陈导还讲过,为什么周苏红可以,王一梅不行。
这难怪了,周苏红是全能接应,攻守平衡,进攻快速暴力,六轮一传和防守密不透风。王一梅真没那天赋,她又是主攻,不能和接应完全比对。
久而久之,王一梅形成固有的技术形式,随着年龄的增大,不好改变了。除她暴力之外,其他点都不行。当时惠若琪才进国家队,远没有后来的全面厉害。也可以说,当时的中国女排就打大梅一点攻。并且在亚洲无敌,还有人们至今津津乐道的砸日本场子,砸晕木村纱织。其实说良心话,王一梅扣球好看,暴力,但得势不得分。
郎导2013年回归,国际女排已经变化很大,随着俄、美、巴等国的崛起,高大拦网封死王一梅还不是很困难。所以王一梅被限制,中国女排赢不了球,好像现在的意大利,封死或拖垮艾格努,意大利输球正常。
尽管这样,郎导开始还是留用了王一梅,但随着朱婷、惠若琪、张常宁等人的逐渐成熟,大梅技术明显落后。还有一条很要命,郎导对球员饮食进行科学控制,大梅我行我素,偷偷把零食带进宿舍吃,还让小队员也吃。
别小瞧这个事,让你控制饮食,就是科学控制体重。作为主攻超重,严重影响弹跳,时间长了,不用打,个人就气喘如牛,还怎么打球?影响不好呀。所以郎导选择把王一梅退回省队,同时退回的还有马蕴雯等人。
这个事可以这么讲,不是郎导不用,是大梅不太适合国家队郎导战术。也可以说陈导技战术方向有点问题。虽然人们至今怀念那个场上的大梅,可球迷毕竟外行,好看暴力不赢球,那个教练会用?
关注中国女排的球迷就一定知道王一梅这个人的,她是中国女排运动员,为国家队可以说是拿下很多荣誉,曾代表国家队参加过世界性顶级比赛,而且在现在的世锦赛结束之后,很多怀念王一梅的球迷们还是希望能不能用舆论的压力,使得王一梅能够重回赛场。
但是之前随着里约奥运会的谢幕,王一梅以0分的成绩也彻底的说明,属于王一梅的 历史 再也不会回来了,而且自从北京奥运会之后,王一梅就成为中国女排教练的最大挑战,之后,郎平也给予了王一梅等球员机会,结果在亚锦赛第四的成绩使得郎平彻底放弃。
即便在之后的比赛中,没有重用王一梅而使王一梅的粉丝谩骂也不再少数,她其实并没有站在女排的对立面,但是为什么会被教练认为成“刺儿头”?这个答案我们可以在朱婷袁心玥得到,我们知道一个运动员就是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但是王一梅经常控制不了而且经常偷吃零食,还与队友分享,很是不好,但是朱婷袁心玥以及队长惠若琪能够严格控制好自己的饮食,这就是职业运动员的素养,如果选择了就必须遵守。
自律对于运动员来说很重要,一个好的运动员不仅有努力,还要有职业素养,对于郎平弃用王一梅你们怎么看?
看了些朋友的评论发现有些贬低王一梅的很没有意思居然连什么技术粗糙的理由都想出来了,首先,年轻而有力的王一梅自陈忠和时代起,一直是重炮手大杀四方,这么有特点的队员在当时整体年龄偏大的队伍里算是大杀器,她是中国队当时不多的世界级重炮手,后来自08后,年龄加上女性身体发育原因体重进一步增加,加上朗导追求正常的国家队新陈代谢当然就慢慢淡出国家队了,我个人估计她的体型就是那种易胖体型,没办法的。
中国女排在伦敦奥运会上以第5名的成绩收官,当时是在与日本女排争夺4强门票的时候以2分之差兵败,这场激烈的比赛被球迷称之为“伦敦之殇”,从入选为球迷“最不愿回顾的比赛”之一,比赛失利,中国女排自此跌入谷底,郎平在13年开始接手中国女排,当时就感慨:“没见过基本功这么粗糙的”,需要花几个月时间好好打磨基本功,真正从零开始
而当时的女排主攻,中国女排头号的分手王一梅也是非常幸运的再次入选了国家队,不过,由于技术已经成型,很难再做出改变,特别是对于一个攻手来说的一传能力,王一梅几乎是没有,曾经也尝试接一传,都是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女排13年的成绩并不好,亚锦赛只获得了第4,郎平下定决心重新打造女排阵容,王一梅那一批队员,大部分自此无缘国家队了
为什么这样的重炮手不用了?球迷很湿疑惑,其实,不用的原因也很简单,大致有以下几点吧,第一王一梅跟郎平打造的排球体系不符,郎平作为运动员的时候是世界级的主攻,这个世界级是建立在全面的基础上的,不仅能有暴力的扣球,关键在于技术的全面性,显然王一梅是不全面的,最最致命的因素是没有一传能力,当时的中国女排技术都很粗糙,没有人有黄金一代的那种稳定的一传能力来保障王一梅的进攻,加上王一梅受伤严重影响了弹跳,不能超手进攻,而且打法偏慢,这是一点
第二,朱婷的横空出世,王一梅一直在国家女排没有人可以取代的一个原因是,找不出谁能顶替她的位置,也就是说没有人可以有那种高点的暴力进攻,但是随着朱婷被发掘,王一梅的位置就变得可顶替了,尽管当时的朱婷也不怎么全面,但是年轻,可塑性强,关键是全面性可以练得出来
也不能说王一梅生不逢时,毕竟也遇上了黄金一代和陈忠和,她们这一代本来可以在伦敦大放异彩的,却因为伦敦周期三度换帅耽误了几年时间,如果陈忠和当时可以留任,如果当时郎平可以接手,说不定“那时花开”一代已经圆了自己的梦想了,毕竟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发挥还是非常好的,小组赛甚至差点送巴西女排回家,没有遇见一个好的教练,着实可惜了
打球要靠脑子!我相信看过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的人会对她有正确的评价!我当时一看到她上场就急的骂:陈忠和!你不想拿冠军了!?过程不需多说,看看终场哨响后哭着庆祝的女排姑娘们,有谁拿她当回事!当时王一梅就一个局外人!
因为王一梅的伤病和状态,已经不适合目前国家队。大梅曾经的优秀大家有目共睹,郎导也肯定看在眼里,大梅的伤病真的不适合了,在国内打打联赛挺好的,曾经的光辉我们都留在心里可好
很简单,她是主教练,她为了升国旗唱国歌的目标,有权利决定用哪个队员
因为王一梅不适应郎导的战术体系!
王一梅是陈忠和教练手里的爱将,从06年世锦赛开始闪耀排坛,之后又参加了08年北京奥运会,当时的王一梅差不多被广大群众所知,原来中国女排有这么一名猛将,扣球非常凶狠,力量十足,砸的地板叮咚响,特别是与日本女排比赛的第一局,中国女排3:12落后时,王一梅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前排轰到后排,砸的日本女排披头散发,比分逐渐追平并反超,随后带领中国女排3:0横扫日本女排。王一梅可以说是日本女排克星,日本女排每次面对她的扣球都痛苦不堪,拦不住也防不住,其主攻手木村纱织更是在赛场被她的扣球砸晕。
伦敦周期,中国女排频繁换主帅,导致中国女排青黄不接,参差不齐,王一梅就是中国女排低谷期的唯一遮羞布,多次在比赛中发挥出色,狂轰滥炸,赢下比赛。但是兵败伦敦之后,郎导重新出山,在第一年,王一梅还入选国家队,但是亚锦赛失利之后,郎导在第二年大洗牌,把王一梅,张磊,马蕴文等老将全都踢了出去。
王一梅因为不接一传,所以不符合郎导的要求,郎导曾表示不接一传的主攻不要,所以像朱婷,李盈莹这样优秀的选手,都把一传给锻炼出来了,而且王一梅随着年龄的增大,伤病增多,她的技战术水平已经定型,一传练不出来,而且她的进攻速度偏慢,由于身体沉,弹跳不是很高,进攻特别容易被拦,在大奖赛面对塞尔维亚,意大利等高拦网,她的进攻被限制的非常厉害,所以最终被郎导弃用。
只能说王一梅与郎导的时间是错开的,王一梅的巅峰期碰上了陈忠和,但是在自己的低谷期碰到了郎导,所以无奈,应了那句生不逢时,如果王一梅在晚个几年出生,说不定她在郎导手里会被打造成为一名世界顶级主攻手。
谢朋友邀请,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其实很简单,王一梅的技术特点不适合现在这支中国女排战术体系,被教练弃用在预料之中。 王一梅是中国女排青铜时代的代表人物,中国女排在那段艰难岁月里,全靠王一梅一个抗起中国女排进攻大旗,很多球迷想念她是可以理解的。但球迷也应该清楚,王一梅司职主攻,最大的技术特点是进攻力量足,在中国女排队内不在一传体系内,也不参与后排主要区域防守,她只专注于四号位进攻。2013年,郎平再度接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后,对球队进行大刀破斧的改革,使中国女排战术打法更接近国际化流行打法。 中国女排采用两主攻+自由人主接一传的后排保障体系,所有主攻手都不例外,小主攻必须具备接六轮一传能力,大主攻最低需要接三轮一传,同时需要具备接六轮的一传能力。而王一梅从开始到结束都不在一传体系内,技术特点已经定型,再去训练一传基本功已是不可能完成的技术改进,再加上王一梅脚下移动速度慢,她适合慢节奏上步的球,这显然和中国女排新战术体系相背道而驰,教练放弃她也是无奈之举。 球迷再看当时的主攻阵容,朱婷,惠若琪,汪慧敏,刘晓彤,接应:曾春蕾,杨芳旭,从这个阵容也可以看出来,朱婷是新晋国家队主攻手,进攻实力强劲,同时,还具备接三轮一传能力,后排技术没有定型,有很大提升空间,3.30米的扣球高度明显优于王一梅,力量也还不弱。而惠若琪则是专注于后排技术保障,进攻实力还不弱。汪慧敏的入选是为了预防朱婷后排一传挺不住,可以轮换上场保一传。刘晓彤就不用多作介绍了,就是当奇兵使用。主攻线这样的配备是比较合理的。这样看来,教练放弃王一梅,确实是因为她的技术特点不适合中国女排新战术体系。
时隔多年中国女排能够再次走上巅峰,究竟凭借的是什么
让我们把时间回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在中国女排对阵塞尔维亚的决赛中,中国女排在输了一场的情况下,连续赢了两场。赛点局第四局,双方打到了23:23。此时,塞尔维亚哈西克服役。没想到发球直接出界,中国队拿到赛点;这时候被日后球迷称为魔术队员的张长宁和张长宁发球,对方传球失败。惠若琪直接打了个探头,中国女排以25:23拿下第四局,从而以3:1击败了米哈伊洛维奇率领的塞尔维亚女排,12年后再次夺得奥运冠军。深度:《铁锤》郎平为什么能再次带领中国女排从低谷走向巅峰?比赛结束,女排姑娘们兴奋地互相拥抱,郎平引导他高举双臂,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在这一幕中,我们彼此熟悉。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对阵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的俄罗斯女排,形势极为危急。但当时的女排姑娘们顽强发挥女排精神,将比分追平至2:2。最后一局,双方来来回回。最终,女排队员们抓住了机会,老将张一记斜线球打在4号位上,直接将比赛结束。当球落地的时候,张岳红用胳膊喊了一声,就像惠若琪一样。当时陈中教练和小跳一起庆祝,脸上也露出了和郎平一样的笑容。深度:《铁锤》郎平为什么能再次带领中国女排从低谷走向巅峰?执教中国女排二宫的郎平,在执教生涯中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世界冠军梦。刚刚在退役前做了膝盖手术的魏,赶上了夺冠的最后一班车。带着一群年轻球员组成的中国女排,在刚刚结束的女排世界杯上,以10胜1负的战绩,她在12年后再次攀上世界最高峰,中国女排王归来。中国女排的这次胜利,是靠女排精神支撑,靠集体努力赢得的,也属于郎平。我们接手球队选材的时候,就被质疑了。比赛临近,我们最喜欢的退役了,很艰难。赛后我们采访郎平的时候,从她的哽咽和泪水中,我们深有感触。郎平第一次接手中国女排的时候,正是中国女排陷入低谷的时候。她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执教环境和个人待遇,毅然回国发挥拯救中国女排的作用。但由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未能获得银牌,郎平的执教能力将中国女排拉出低谷,瞬间引起了国内舆论和球迷的食欲。正因为如此,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外界的压力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了郎平的身上。当中国女排在1998年世锦赛上再次夺得第二名,倒在冠军面前时,外界铺天盖地的指责和批评让以铁锤著称的女子郎平终于不堪重负,病倒退出,中国女排再次陷入低谷。没有郎平,中国女排第一次不得不在没有人的情况下,用上了女排的老交际花陈忠和,这让女排第二次创业辉煌。陈忠和遗憾地离开后,经过几任教练的折腾,中国女排再次陷入低谷,黄金一代一去不复返,一切又回到了解放前。但是,当郎平再次从恒大俱乐部的慷慨中接过女排教练的时候,一切都和过去不一样了。因为带领恒大女排和联盟中的王公们有过太多的斗争和批评,舆论和球迷不再像刚开始打教练时那样一边倒的支持和拥护郎平,甚至一些国家级球员也敢于公开质疑郎平的人品和胸怀。在这样一个被期待、被质疑的环境下,郎平把这支年轻的中国女排像大妈一样照顾得无微不至。谁能帮我写个2004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的点评,两队对比着写,谢谢!!!
中国:运动员洋溢着喜悦,兴奋写在了自己的脸上!3比2大逆转!这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女排姑娘们,好样的!人人都留下了兴奋的眼泪。俄罗斯:她们,不甘心!煮熟的鸭子飞了!最高领奖台,无望了!个个都流下了沮丧的眼泪。特别是加莫娃,失望和不满都流露了出来!她恨中国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