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被强制执行,被黑石收购,潘石屹究竟怎么了黑石“折价”接盘SOHO中国,潘石屹究竟为何执意“离场”你如何看待黑石集团终止收购SOHO中国这件事CFO被调查再引风波 “卖身未果”的SOHO中国将走向何方SOHO物业被罚1.15亿元,给该行业起到了哪些警示作用被强制执行,被黑石收购,潘石屹究竟怎么了
潘石屹卖了SOHO中国,是因为他自己这次转型不成功,还有就是转让股权的一种手段。黑石“折价”接盘SOHO中国,潘石屹究竟为何执意“离场”
这是因为他在资金上面出现了一些亏损和状况,所以最后卖掉了SOHO,而且也导致被强制执行,影响了自己的发展。你如何看待黑石集团终止收购SOHO中国这件事
任何一家成熟的企业都会制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国际大企业。黑石集团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着超高的知名度,公司形象和公司的营业额一直都很不错。然而,黑石集团却终止收购SOHO中国。我觉得这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大公司收购小公司需要综合判断小公司的潜能,如果小公司无法拥有发展的可能性,大公司会果断放弃收购小公司。虽然SOHO中国依然是我国最著名的房地产企业,但是各大房地产企业都受到了政策的影响,营业额直线下降。就目前来看,黑石集团收购SOHO中国并不是一个十分恰当的行为。黑石集团影响力节节高升
任何一家集团都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展开一系列的收购活动和发展活动,尤其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知名度的黑石集团。黑石集团在创始人的领导下,完成了公司成立的全部过程。从此之后,黑石集团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商业集团和投资大户,多家企业都注入了黑石集团的股份。随着黑石集团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活动,收购其他国家的大型企业成为黑石集团扩张的主要方式。SOHO中国的创始人潘石屹风评急剧下降
公司的创始人和老板不仅仅担当着公司决策人员的身份,公司的创始人和老板跟形象与企业形象息息相关。反观大部分公司的企业总裁的形象十分良好,这也导致消费者更加信赖大公司。SOHO中国创始人为潘石屹,虽然他在我国拥有着比较高的知名度,但是潘石屹却在公司壮大之后,做出了一系列令人无法接受的事情。如果潘石屹还能够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以及家庭形象,SOHO中国的商业价值还能更大一些,只不过这都是后话。总的来说,商业世界中永远存在着收购现象,大公司收购小公司十分正常,更何况,大公司也需要完成扩张。当大公司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知名度之外,大公司的策划团队和公司的决策人员也应该为公司的发展负主要责任。或许有些人认为大公司收购小公司是在欺负小公司,事实并非如此,既然小公司已经表达出收购的愿望,两家公司进行收购,总体属于互利共赢。小公司获得了收购费,大公司获得了小公司的商业价值。CFO被调查再引风波 “卖身未果”的SOHO中国将走向何方
近日,SOHO中国高管被查一事,将其再度拉回至公众视线中。市场上传言“SOHO中国首席财务官倪葵阳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警方带走调查”的消息,最终被SOHO中国证实。之前黑石终止要约收购、SOHO中国“卖身”落空,如今公司CFO又身陷调查,风波不断的SOHO中国,未来究竟该何去何从?
“首席财务官倪葵阳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警方带走调查”的消息,最终被SOHO中国证实。 图/IC photo
因涉嫌内幕交易,CFO倪葵阳正接受调查
7月6日,有消息称,SOHO中国首席财务官倪葵阳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警方带走调查,公司多名高管亦被调查,随后有媒体跟进报道。对此,7月7日,SOHO中国发布一则“关于某些媒体报道的澄清公告”。
公告称,公司注意到,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公司首席财务官倪葵阳因涉嫌公司股票内幕交易正在接受警方调查。公司知悉倪葵阳因涉嫌公司股票内幕交易,正在接受调查,公司董事及其他高管均不知悉有关涉嫌内幕交易的情况,亦没有被调查,但对于有关部门要求提供的数据给予了充分配合。由于上述调查,在调查完成前,倪葵阳已经无法履行公司首席财务官的职责,公司已将她的职责临时移交给公司财务总监;董事认为,有关调查对集团的业务运作并无重大的不利影响。
公开信息显示,倪葵阳于1999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会计系,加入SOHO中国已有14年时间,其于2008年7月加入SOHO中国,2011年至2013年担任财务总监,于2014年出任副总裁,并于2018年10月担任首席财务官。天眼查显示,倪葵阳仅在SOHO中国任职,无其他关联公司。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在SOHO中国官网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介绍中,已经下架了倪葵阳的简介。
消息一传开,SOHO中国股价应声下跌。7月7日,SOHO中国股价下跌2.78%。截至7月8日,SOHO中国股价为1.41港元/股,总市值为73.31亿港元。
对此,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分析称,CFO属于公司决策与运营的核心人员,因而知悉公司经营与决策的很多内幕消息。此次倪葵阳因涉嫌内幕交易而接受调查,应该是监管部门可能已经掌握了一些证据,且会造成其暂时无法履职。不过,就SOHO中国这样的大型上市公司而言,一般都有比较完善的内部治理架构,个别人员变动或者不能履职,并不会给公司运作带来太大影响。
上市十余年,SOHO中国历经5任CFO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7年10月8日SOHO中国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来,十余年间,共历任5位CFO,分别是王少剑、唐正茂、林战、阎岩及倪葵阳。
新京报记者翻阅公告获悉,2008年6月25日,SOHO中国公告称,王少剑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财务总裁。彼时,王少剑与SOHO中国订立的书面服务合约,由2008年6月2日起为期3年。不过,2010年5月31日,SOHO中国就宣布,入职不到2年的王少剑,已辞去上述职务以寻找其他商机。
2010年12月24日,唐正茂正式成为SOHO中国新的CFO。彼时,唐正茂在SOHO中国任职已逾8年,晋升前曾先后出任SOHO中国金融与投资者关系部总监以及财务总监。唐正茂在CFO这个岗位上呆了三年多,直到2014年5月13日,她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兼财务总裁,但仍为SOHO中国的高级顾问。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期间,林战加盟SOHO中国,不过,直到2015年8月20日,SOHO中国才正式宣布林战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及财务总裁,戏剧性的是,不到一个月,同年9月11日,SOHO中国就宣布,林战因寻求其他商机而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财务官的职务。这也就意味着,林战成为SOHO中国首个入职仅一年便辞职的CFO。
时至2016年的5月18日,SOHO中国在公告中宣布,唐正茂重新加入,并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及财务总裁。唐正茂的再次回归,并没有维持太久,两年后的2018年8月17日,SOHO中国宣布唐正茂辞职。由此,唐正茂彻底告别SOHO中国。
可以说,在SOHO中国历年的CFO中,阎岩是最为关键的人物。资料显示,阎岩于1996年底加盟SOHO中国,曾任职常务总裁、财务总裁、执行董事及总裁等职务。值得一提的是,每当CFO位置悬空时,阎岩就会在第一时间顶上。比如,2014年唐正茂离开时,SOHO中国的执行董事兼总裁阎岩出任财务总裁一职;而后,在林战离开到2016年唐正茂回归期间,首席财务官的职务同样由阎岩兼任。
2018年3月8日,SOHO中国发布公告称,阎岩因寻求个人发展而离开SOHO中国,前往有着“PE之王”之称的黑石集团,担任亚洲房产部董事总经理。随之,SOHO中国才有了后续跟黑石之间的交易纠葛。
“黑石要约收购”令公司股价大幅波动
如今,SOHO中国在其公告中,未具体指明倪葵阳所涉嫌的内幕交易,不过之前有消息称,倪葵阳被调查的原因,或与黑石收购相关。
“香港对内部交易有严格要求,而且需要真凭实据才能定罪,猜想可能与黑石收购SOHO中国期间的一些行为有关,因为SOHO中国过去股价波动不大,但黑石收购SOHO中国期间股价波动较大。”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如是表示。
过去2年间,SOHO中国的私有化和与黑石的合作均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20年3月,就有消息称,黑石集团正与SOHO中国就后者私有化进行谈判,交易价值40亿美元。当月11日晚间,SOHO中国发布公告称,公司在与海外金融投资者洽谈,以探讨进行战略合作的可能性,其可能导致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作出全面要约。
时至2021年6月16日,SOHO中国才正式发布公告称,黑石集团旗下公司Two Cities Master Holdings II Limited现金要约收购SOHO中国已发行全部股份,收购价格为每股5港元,最高现金代价为236.58亿港元,以取得SOHO中国的控股权。此次要约完成后,SOHO中国现有控股股东将保留9%的股权,公司将继续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受此消息影响,6月17日,SOHO中国复牌,高开25.26%,报4.76港元,市前成交额达2.81亿,总市值约237.1亿港元。而停盘前一个交易日SOHO中国的收盘价为3.8港元,总市值约197.6亿港元。
不过,到了2021年8月6日,SOHO中国发布公告称,要约方已收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签发的通知,对其根据《中国反垄断法》提交的申报,正式立案审查。一个月后的9月10日,SOHO中国公告称,黑石终止收购SOHO中国,而这距离6月16日SOHO中国宣布“黑石集团拟以现金要约收购公司全部股份”,不到3个月。值得一提的是,9月10日,SOHO中国股价异动,开盘后直线拉升涨近16%,截至收盘股价报3.50港元,涨幅高达9.38%。
重启“卖卖卖”模式,发展动能仍待提升
而在公司经营层面,财报显示,2021年,SOHO中国实现营业收入17.42亿元,同比下降20.53%;同期,SOHO中国录得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净亏损约1.31亿元。SOHO中国方面称,亏损主要是因为2021年确认集团附属公司发生的一次性税费开支约4.39亿元。
时至2022年,“卖身”失败后,SOHO中国重新开启“卖卖卖”模式。今年3月10日,在SOHO中国举办的2022年首场租赁表彰会暨优质房源推介会上,潘石屹宣布,将以七折价格销售3.2万平方米京沪两地的部分物业,房源覆盖银河SOHO、三里屯SOHO、SOHO东海广场、SOHO中山广场等9个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潘石屹明确回应了外界对于资金流向的猜测。他表示,此次销售房源的收入将全部用于降负债,不会用作股票分红。
3月10日,潘石屹宣布,将以七折价格销售3.2万平方米京沪两地的部分物业,图为银河SOHO。 图/企业官网
那么,SOHO中国的未来会如何?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指出, SOHO中国目前经营遇到了一些困难和压力,但因为其整体业务或产品组合方面,跟其他企业相比有其特点,因此,在未来发展上,还是值得期待的。
不过,在柏文喜看来,SOHO中国经营上的入不敷出早晚会吞噬自身,因为其更多是自持型商办物业,需要庞大现金流供养,加上SOHO中国缺乏长期、低息资金来源,出售和转让或是其最终出路。此外,黄立冲指出,SOHO中国的房地产资产是以北京和上海的写字楼为主,这些资产在未来增值的机会比较小,找到一个较强的接盘侠比较困难,也不太可能高估值接盘,加上SOHO中国的发展动力已经很弱,未来或是一家表现平平和低调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SOHO中国的微信公众号已许久未更新,至今还停留在6月1日。
新京报记者 张晓兰
杨娟娟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