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网站导航白领街,做最美丽的自己!

白领街

手机版

《功勋》老郝原型是谁?电视剧《功勋》热播:如何评价功勋人物家属们的付出

2023-07-04 18:55:38 出处:白领街
导读:本文目录《功勋》老郝原型是谁电视剧《功勋》热播:如何评价功勋人物家属们的付出为什么比起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于敏的知名度要小

本文目录

《功勋》老郝原型是谁电视剧《功勋》热播:如何评价功勋人物家属们的付出为什么比起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于敏的知名度要小《功勋》氢弹老郝原型是谁中国氢弹之父是谁对于中国发展有特别大的贡献的人,他的儿女在中国能享受什么福利就像于敏,邓稼先,钱学森这种于辛 于敏之子做什么工作有矢志报国,也有柴米油盐儿女情长《功勋》故事为何动人于敏的人物简介于敏的事迹概括

《功勋》老郝原型是谁

《功勋》老郝原型是钱三强。如果说将老郝同钱三强联系在一起略显牵强,那么在《功勋》第10集,老郝坠机的相关片段里,他的主要原型就基本被坐实。在剧中,老郝遭遇坠机事故前的第一反应是将装有宝贵资料的公文包紧紧抱在怀里,而这无疑是致敬郭永怀。老郝的真正身份是什么在第二单元中,主要讲述的是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核物理学家于敏的故事。作为“氢弹之父”的于敏,从开始投入氢弹研究开始,他就成了一个需要“隐姓埋名”的人。妻子不知道他的工作是什么,也不知道他的工作单位在哪里,更不知道联系方式是什么,起初还可以一周回一次家,但是后来却几个月不回家,几年不回家。于敏是幸福的,他有一个可以理解并容忍他的妻子,在于敏一心只有氢弹设计的时候,孙玉芹帮他把家里的父母和子女都照顾得很好,默默的等着他回来。最终氢弹研发成功,于敏和一众科学家的付出牺牲都有了回报。

电视剧《功勋》热播:如何评价功勋人物家属们的付出

电视剧《功勋》热播,对于功勋人物家属们的付出我们是没资格去评判的。正所谓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每一个功勋人物的背后,都有深刻理解并支持对方的家属,没有他们在背后支持,也就没有英雄。于敏和孙玉芹在《无名英雄于敏》这个单元当中,于敏和妻子孙玉芹之间的感情,让不少人为之感动。于敏从事的是保密工作,工作内容一个字都不能和家里说。而孙玉芹多少知道丈夫的工作内容,丈夫不说,她也就选择不问。就是这种默契,让夫妻二人支撑起了一整个家。可是,于敏搞科研经常要到外地一走便是好几个月,孙玉芹独自一人操持家里的大小事务,她甚至比于敏还要辛苦。在饥荒时期,孙玉芹精打细算,只是为了能够让丈夫吃得更好一点儿。更让人触动的是,孙玉芹独自一人挺着大肚子,一步一步去往医院生孩子的片段。如果是普通女性的话,早就已经对丈夫心怀怨怼,但是孙玉芹却选择大度的不追究,明明委屈,却全都咽到肚子里。她不仅独自一人操持一整个家,还要忍受邻居们的风言风语,更要在艰难的条件之下照顾一家老小。于敏之所以能够没有后顾之忧的去搞科研,贤内助孙玉芹功不可没。黄旭华和李世英黄旭华参与核潜艇秘密研发工作,不仅要对家属保密,更要有随时被征召走的准备。黄旭华做研究工作的时候,大女儿还不记事,他只留下一张字条,写着“勿念”,其余的什么都无法告知家人。对这一切,李世英选择无条件的理解和支持,明知道丈夫不知归期,也做好了等一辈子的准备。黄旭华一辈子都像老小孩一样,离不开妻子的照顾与支持。李世英完全理解黄旭华的工作,更对他有精神上的理解与鼓励。她独自一人扛起家庭的重担,为了支持丈夫,奉献出了一切。功勋背后的人在功勋英雄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支持他,鼓励他的伴侣。英雄在为国家舍生忘死的背后,他们的家属也在以另一种方式,默默为国家付出着。所有功勋人物背后的家属,都和功勋人物一样值得我们敬仰。功勋人物背后的家属,用自己的半生隐忍,换来另一半为国争光,他们和功勋人物一样伟大。

为什么比起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于敏的知名度要小

因为,在1988年之前,于敏的身份,是绝对保密的,1988年之后,才解禁!于敏是从来没有出过国的,相比较钱学森那曲折的回国之路,于敏显得没有传奇。原子弹是从无到有的跨越,从原子弹到氢弹只是从有到更好,美苏都是有了原子弹,没几年就有氢弹了。中国更快是因为美苏告诉了你可行,所以邓稼先等是开业之人,当然更重要。于敏,1926年8月16日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今属天津市)。父亲是当时天津市的一位小职员,母亲出生于普通百姓家庭。于敏7岁时开始在芦台镇上小学,中学先后就读于天津木斋中学和耀华中学。1944年于敏考上了北京大学工学院,1946年,他转入了理学院去念物理,并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1949年于敏本科毕业,考取了研究生,并在北京大学兼任助教。在张宗遂、胡宁教授的指导下,1951年于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他被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这个所1950年才成立,由钱三强任所长,王淦昌和彭桓武任副所长。钱学森的地位:
就好比,现在你要造一个花园宫殿,但是你啥也不知道,是真真正正的啥也不知道:宫殿怎么造,造多高?面积造多大?柱子要用多粗?房梁结构是什么?安全设施怎么弄?花园造成什么形状?种什么树?什么花?怎样根据季节种?假山小路怎样设计?整个花园宫殿要设计什么比例才协调?先造什么后造什么?一抹黑,全抓瞎!

《功勋》氢弹老郝原型是谁

《功勋》老郝原型是钱三强。如果说将老郝同钱三强联系在一起略显牵强,那么在《功勋》第10集,老郝坠机的相关片段里,他的主要原型就基本被坐实。在剧中,老郝遭遇坠机事故前的第一反应是将装有宝贵资料的公文包紧紧抱在怀里,而这无疑是致敬郭永怀。老郝的真正身份在第二单元中,主要讲述的是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核物理学家于敏的故事。作为“氢弹之父”的于敏,从开始投入氢弹研究开始,他就成了一个需要“隐姓埋名”的人。妻子不知道他的工作是什么,也不知道他的工作单位在哪里,更不知道联系方式是什么,起初还可以一周回一次家,但是后来却几个月不回家,几年不回家。他有一个可以理解并容忍他的妻子,在于敏一心只有氢弹设计的时候,孙玉芹帮他把家里的父母和子女都照顾得很好,默默的等着他回来。最终氢弹研发成功,于敏和一众科学家的付出牺牲都有了回报。

中国氢弹之父是谁

于敏。于敏,1926年8月出生在河北宁河县,18岁考上北京大学工学院,随后转向理学院,专业为理论物理。1951年,于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进入刚成立一年的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60年,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于敏和其他一群年轻的科学工作者,秘密进行中国氢弹技术的研究。从此,于敏开启了常年奔波、隐名埋名的氢弹研究生涯。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成功,大大振奋了国人自信心。然而,仅仅两年后,中国在西部罗布泊首次进行氢弹原理实验并取得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成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实现从原子弹到氢弹的成功,速度之快引起西方国家震惊。而这样的成绩,是以于敏为代表的科学工作者倾注无数心血的结果。虽然,被人尊称为“氢弹之父”,但于敏自己却非常反对这个称呼,他总是说,荣誉是属于国家的,没有国家的支持不可能有氢弹的成功。“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在评价于敏时说道:“于敏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于敏的参加让中国氢弹的的研制提前两年完成!”于敏为国防事业沥尽心血,当他在谈及自己一生的遗憾时,他说了两个:一是没有时间和机会出国学习交流;二是由于自己工作太过繁忙,对子女的关心不够。

对于中国发展有特别大的贡献的人,他的儿女在中国能享受什么福利就像于敏,邓稼先,钱学森这种


对于中国发展有特别大的贡献的人,他的儿女在中国能享受什么福利。像于敏,邓稼先,钱学森这些人在世时,本身的工资也不高、他们还能给儿孙留下什么呢?所以还得靠自己。

于辛 于敏之子做什么工作

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的儿子于辛现身父亲工作过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父亲为你做木头飞机,这是真的吗?”面对于辛,记者抛出了疑问。“这是电视剧里的艺术加工。”于辛笑着澄清。“影视剧中会有一些吸引人的艺术表达,但是人各有所长,我父亲有他的强项,也有他的短项。”于辛说,父亲的动手能力相对来说不是很强。为什么这么说?于敏初入北京大学时,上的是工学院电机系,两年后转到理科。这一方面跟他的爱好有关。他特别喜欢研究理论,总喜欢刨根问底问老师,“这个东西为什么这么做?这个公式怎么来的?”追究背后原理。另一个关键因素,学好工科必须动手能力强,“他知道自己动手能力不好”。因此,当他得到了政府资助的助学金,就转到了理学院的物理系。于敏之子于辛认为,《功勋》体现了老一辈科学家无私无我、以身许国的精神品格。“这是艺术片,不是纪实片,所以我们理解当中有一些艺术加工。”事实上,科学家的生活是相当枯燥的。在于辛的记忆中,父亲于敏只要往书桌前一坐,可以一天不怎么活动。“一般人可能很难做到,但是他觉得看书或者研究是一种享受。”于辛说。即便到了晚年,家人要带他出去走走,于老还是选择“宅”在家里。身体坐如钟,但脑子在飞速运转。于辛说,晚年的于敏还有很多新东西要学。他要对其学科提建议意见,而这些建议都要有根据,要跟踪世界的先进的东西。于敏对物质没有过多的要求。他晚年的生活环境,就是一个床,一个办公桌,旁边放了很多书,一把椅子,还有几件旧家具。儿女要给他换床,他说:“我睡这么久,我喜欢。”于辛说给他换电视,他说能看就行了,我就看(这旧电视)。在于辛的眼里,父亲是慈祥、睿智、博学多才的人。在他的记忆里,姐弟两人从没挨过父亲打,从未见他发脾气。于敏爱国,但他不会生搬硬套给孩子宣教。他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熏陶,在休闲的时候,他也会看古典文学,也会给儿子从小就讲古代英雄人物故事。博览群书的他,对历史典故信手拈来。

有矢志报国,也有柴米油盐儿女情长《功勋》故事为何动人

电视剧《功勋》讲述了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其中的故事真实动人,有矢志报国,也有柴米油盐儿女情长,那么《功勋》的故事为何动人?

场景写实到泪目

沈严导演拍的于敏单元很真实,把当年科研人员的艰苦环境表现的淋漓尽致。想到当年于敏院士的感动中国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气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文字描绘出了于敏院士的不易,《无名英雄于敏》更是让观众真实的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科研人员的艰辛。

伟大的科学家

开片就被雷佳音饰演的于敏震撼到了,没有一点雷佳音的影子,他就是那个朴实无华的“两弹一星”功勋、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跟随剧中于敏的脚步来到研究所,小小的办公室里,黑板是最老式的,书桌上堆满了演算笔记和资料,没有仪器,没有经费,只有我们敬佩的科学院士的一腔热血,很难想象,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研究出了氢弹。看到剧集中于敏胃疼得直冒汗,也不愿离开工作岗位,只拿萝卜干充饥止疼时,好心疼,也在同事们知道他胃疼需要食物充饥,悄悄给他饭盒里放满食物时感觉到了感动,更在于敏回到家,倪妮饰演的孙玉芹端上一碗粥来给于敏吃,自己和孩子只能吃野菜充饥时,感叹生活的不易与艰辛。孙玉芹晚上饿的睡不着觉,于敏给妻子讲做烤鸭的过程哄妻子入睡时,不由自主的泪目了。就是在如此艰辛的环境下,我们伟大的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令世界震惊的壮举!于敏掷地有声地说出科学不相信权威,科学只相信真理,并把结论拿到研究所讨论,讲述关于氢弹的构想的时候太燃了,心里充沛着满满的自豪感!这就是我们国家的科学家!

义无反顾的奉献了一生

这份工作,对于敏来说不仅不会赚到很多钱,还会让他的功名“消失”。剧中的于敏被邻居指责不管家,妻子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母亲更是埋怨他一问三不知,可想而知那个年代的保密工作者们承受了何种程度的压力与误解。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去做了,并为之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像于敏这样的科研工作者,有的不仅是开拓精神,更有大局观!岁月流逝,山河璀璨,于老的精神,将万古流芳,致敬科研工作者!这就是矢志报国,也有柴米油盐儿女情长的《功勋》的故事动人的原因,因为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都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努力,才能过得到的,你觉得《功勋》的故事为何动人?

于敏的人物简介

于敏,女,1965年生于济南市。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后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学习同等学历硕士研究生课程,指导教师何家英。曾任大型文学刊物《时代文学》杂志美术编缉室主任。1997年调入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职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投资网会员、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会员、中国现代水墨协会(日本)理事。

于敏的事迹概括


于敏,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5年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下面是学习啦小编跟大家分享的于敏事迹介绍,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于敏的事迹介绍
  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在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的最高等级,每年评审一次,每次选出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此前仅有24位著名科学家获此殊荣。
  于敏院士退出一线科研工作已有10多年时间,为何仍能在今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殊荣?这主要归功于他在我国氢弹理论研究和设计方面的领军作用。
  中国最快实现从原子弹到氢弹突破
  众所周知,我国是五个核大国中从原子弹到氢弹突破速度最快的一个。
  美国作为先行者,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用了7年零3个月(1945.7.15--1952.11.1),它的冷战对手苏联用了约4年时间(1949.8.29--1953.8.12),美国的坚定盟友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1952.10.3--1957.5.15),“独立特行“的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1960.2.13--1968.8.24)。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距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仅仅有2年零8个月。
  现在网上有人认为我国时间短是“后发优势“,但20世纪50、60年代美苏英等核大国对氢弹的研制高度保密,我国没法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数据,同为西方国家一员的法国从原子弹到氢弹的跨越耗时8年,本身就是对脑补的“后发优势“的最大否定。
  如果一定要说外国经验对我国有什么帮助,那就是美苏英三国作为先行者,他们告知了全世界还有氢弹这么一种威力比原子弹要强大得多的、采用核聚变原理的核武器,仅此而已。
  从原子弹到氢弹,美苏等超级大国耗时日久,最主要的原因是技术路线不明,还有计算量的繁复。虽然1948年英国科学家Klaus Fuchs就最早提出了辐射内爆压缩热核装药的想法,但这一想法美国人1951年才重新发现,这就是著名的氢弹Teller-Ulam构型的核心要素。
  苏联直到1954年才认识到辐射内爆这一关键因素,并在1955年11月22日成功进行了辐射内爆氢弹的爆炸。另外需要特意指出的是,苏联1953年8月12日爆炸的RDS-6S氢弹使用“千层饼“构型,与其说它是氢弹,不如说是增强型原子弹。如果RDS-6S也能算氢弹的话,那么美国早在1951年就成功爆炸了这种含有聚变热核材料的助爆增强型原子弹;而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的时间,也可以认为是提前到1966年。
  氢弹Teller-Ulam构型,它是用一颗原子弹(图中圆形)引爆核聚变材料。
  苏联早期发展的“千层饼”氢弹,它的威力小,只算得上助爆增强型原子弹,后来被放弃。
  于敏35岁时主导我国氢弹研制
  我国氢弹的研制,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前就开始了。1960年底在钱三强的领导下,我国开始氢弹理论探索,在原子能研究所内设立了“轻核反应装置理论探索组“,黄祖洽担任组长,组员包括蔡少辉、刘宪辉和萨本豪,后来何祚庥也加入。为了增强轻核理论组的研究力量,组长黄祖洽多次向钱三强建议,调来了理论专家于敏。1961年1月12日经钱三强约谈后,于敏加入轻核理论组并担任副组长,此时于敏年仅35岁。
  当时全组只有十一二个人,而且当时我国核武器研究重心是突破原子弹的工作,国内唯一的一台万次电子管计算机95%的工作量也用于原子弹理论计算,连组长黄祖洽主要精力都在原子弹上,于敏承担了轻核理论组的主要研究和组织工作。由于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原子弹的研制,于敏和组内成员不得不主要使用计算尺进行计算,在数年的工作中解决了大量的基础理论问题。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氢弹的工程研制迅速在1965年初提上日程,代号“1100“工程,这个代号意义是全重1吨左右、爆炸当量100万吨的氢弹。不过氢弹研究毕竟十分复杂,虽然早在1963年我国已经突破了助爆增强型原子弹的原理,但氢弹原理直到1965年7月仍然没有获得关键突破。为此不得不计划先进行助爆型原子弹的爆炸,根据试验反馈增强对热核聚变的了解。
  1964年,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10月于敏在做学术报告的过程中,理顺思路认定提高热核聚变材料的密度是氢弹研制的关键--提高密度靠炸药是远远不够的,只能靠原子能。这也是英国科学家Klaus Fuchs在1948年提出、美国人在1951年重新发现的氢弹核心要素。
  于敏经过几天的分析和思考,想出了减少原子弹爆炸能量损失,提高压缩能量利用率的精巧设计结构,并进一步提出了两个模型。11月初,于敏等人经过计算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于敏等人提出的氢弹原理基本思路,是以原子弹来维持热核材料的自持聚变。为此氢弹包含初级和次级两个部分,原子弹引爆部分称为初级、扳机或引爆级,而热核材料发生聚变的部分称为次级、被扳机或氢弹主体。
  于敏以他超乎寻常的物理直觉,能在复杂纷乱的现象和数据中理出头绪找到关键,在氢弹研制许多关键性问题上,于敏都做出了最主要的贡献,是我国当之无愧的“氢弹之父“。
  于敏当年突破氢弹理论,一开始还只能使用计算尺。
  从此我国氢弹研制走上快车道,1966年5月9日我国第一颗助爆增强型原子弹爆炸成功,为氢弹理论研究提供了实测数据,用于改进氢弹扳机的设计。1966年底,我国首颗氢弹核扳机和被扳机设计冻结,进入制造阶段。1966年11月28日我国进行了一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当量12.2万吨TNT,其实较真的说它从原理、材料和构型上看,都是一次成功的氢弹试验,只不过它只是作为氢弹原理的验证试验而不是正式准备的第一颗氢弹,并特意限制了爆炸当量而已。
  1967年6月17日,我国使用图16轰炸机空投完成首颗氢弹的爆炸,爆炸当量330万吨,标志着“1100“工程最终获得圆满成功。
  世界上只有两种氢弹构型
  于敏构型是其中一个
  喜欢军事的朋友可能早已听到过这么一种说法,“世界上只有两种氢弹构型,于敏构型是其中一个。“
  这种说法略有夸张,因为在尖端科学技术上殊途同归,各核大国的氢弹构造很快就变得大同小异。但可以这么说,世界上只有两国国家独立研制了氢弹,美国是第一个,另个一个就是我们中国。
  前面提到著名的氢弹Teller-Ulam构型,即用一颗原子弹作为扳机来引爆氢弹的聚变材料,于敏提出的构型也是如此。但话说起来简单,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五大国的物理学家、核科学家们都在绞尽脑汁去寻找引爆聚变材料的方法。

相关阅读

华晨宇的亲生母亲周忆(《王牌对王牌》华晨宇曝母亲因病离世,你如何评价他的出道之路)

本文目录《王牌对王牌》华晨宇曝母亲因病离世,你如何评价他的出道之路华晨宇妈妈癌症去世,特意为妈妈写歌,他为母亲做过哪些感人的事华晨宇透露妈妈因癌症去世,其母生前究竟患上了什么疾病...

《功勋》老郝原型是谁?电视剧《功勋》热播:如何评价功勋人物家属们的付出

本文目录《功勋》老郝原型是谁电视剧《功勋》热播:如何评价功勋人物家属们的付出为什么比起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于敏的知名度要小...

“刚拿到教材时就觉得怪异”,一线教师说出心里话,当时为何不发声?问道手游蛇怎么样 蛇属性介绍

本文目录“刚拿到教材时就觉得怪异”,一线教师说出心里话,当时为何不发声问道手游蛇怎么样 蛇属性介绍问道;黄衣仙子怎么加点...

余文乐事件始末(《危险人物》当了卧底后是否都无法善终)

本文目录《危险人物》当了卧底后是否都无法善终第一诫剧情看不懂 到底导演想说的是什么余文乐的言论引起争议,在外网悼念安倍晋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周星驰的老婆是什么样的(周星驰的老婆(细数周星驰电影的3个老婆))

本文目录周星驰的老婆(细数周星驰电影的3个老婆)周星驰的老婆叫什么,干什么工作...

大家都在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