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香港皇家警察时代的四大探长是谁追龙南洋人是哪里的ICAC是什么意思葛柏的介绍廉政公署第一主任因为什么案件死了香港历史上的“警廉冲突”是什么廉政公署是谁成立的香港皇家警察时代的四大探长是谁
不是,香港四大华人探长:吕乐、蓝刚、颜雄、韩森。1、吕乐,“四大探长”之首吕乐,60年代升任港岛和九龙区总华探长,任职期间身家累积至5亿元,被称为“五亿探长”,他于1974年潜逃加拿大,过去30余年多居于台湾,去年5月12日因胃癌病逝加拿大。2、韩森,1969年升为总华探长的韩森,1999年病死台湾,但港府穷追其贪污资产。2006年,韩森后人向港府主动交出约值1.4亿元资产作为交换条件,与廉署达成庭外和解协议,结束拖拉30年的官司。3、蓝刚(1920年-1989年),绰号无头,原名蓝文楷,嫌名字太文弱,入警队后改名蓝刚。1960年代和吕乐、韩森及颜雄并称“香港四大探长”,其个性较为幽默,无论语言还是动作,都十分滑稽,尤其喜欢捉弄人取乐,所以无论是警队还是黑道大哥,都非常喜欢他,由于为人斯文但善忘,故被冠以无头外号。服务警队年期:1944至1969年,离职前职级:港岛总华探长(曾与吕乐对调港岛及九龙驻守警区)。廉署行动:1977年2月11日发出StopList,即如再入境,廉署会实时邀请返署助查。4、四大探长的最后一位是颜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的尖沙咀、油麻地一带,还属于九龙的边缘地带,集中了许多的棚户区,也因此成为黑道势力争夺的焦点所在,从总警司葛柏到四大华探长,均和这个地区关系紧密,颜雄更是这个地区的地头蛇。扩展资料:相关新闻:1、据加拿大温哥华《明报》报道,1960年代叱咤香港警界及黑道的“五亿探长”吕乐已去世,2010年5月13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殡。该报记者前天到出殡的墓园采访,见礼堂外花圈写有“吕乐先生千古”等挽联、灵堂遗照相信是70年代拍摄的吕乐照片。 2、据香港廉署在2000年发出传讯令状显示,韩森的资产由他的三名妻妾,以及韩森母亲等遗产管理人管理,当中包括四十九间物业、大量银行存款、公司股份、商业投资及名贵车辆等,部分物业更位于何文田的豪宅区加多利山、旺角通菜街及西洋菜街等,这些资产据报在2005年已增值至二亿元。参考资料:香港昔日“四大探长--中新网追龙南洋人是哪里的
追龙那个外国人是葛柏,香港英籍警察,他从1953年开始在香港警界工作,先后在湾仔和启德机场的警署任职。《追龙》是由银都机构有限公司出品的动作犯罪片,由王晶、关智耀执导,甄子丹领衔主演、刘德华特别演出。该片讲述了能打敢拼的伍世豪从汕头偷渡来到香港为了长久生存之道,他与心思缜密的探长雷洛联手制霸香港的故事。影片评价追龙》是一部诚意满满的作品,在华语电影中水准也很高,影片拿出了诚意,把一切形式化的,有美感的动作全部去掉,只追求凶狠真实的械斗,尽量不让观众感受到这是动作片而出戏,但影片最后,还是回到了动作片的气质上。最后的一场压轴枪战,不知道是否导演的本意,但形式上已经是经典的港式动作片,精神上也是香港式的兄弟恩仇,当然还是非常有观赏性和感染力,影片是一部典型的平衡后的作品,它虽然有野心,但最终还是回到了香港气质的路上,不管怎么说,《追龙》是王晶几十年导演生涯中,最值得尊重的一次。(新浪娱乐评)ICAC是什么意思
ICAC是指:香港廉政公署原称“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1974年2月17日组建,是一个与所有的政府机关相脱离的独立的反贪机构。现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由专员、副专员及其他委任人员组成 。廉政公署成立以来,一直以执法、预防及教育等三管齐下的方法打击贪污,致力维护香港公平正义、安定繁荣,并获得香港政府及广大市民的广泛支持,也致令香港成为全球最廉洁的地方之一 。扩展资料:ICAC的纪律要求谈及香港廉署队伍的高效廉洁,内地不少人会将之归因于“高薪养廉”,调研中本刊记者发现,这一说法并不确切。因为廉署职员薪水只比同级别公务员高10%左右。更重要的是,相关资料表明,在没有任何法律和纪律要求的情况下,廉署职员中没有人投资股票,这在有80%的人投资股市的金融中心香港,多少有点不可思议。廉署对此的回答是,廉署人员在工作中经常要接触到与股价变化有关的信息,如某公司财务状况等,如果他们参与股票投资,其所拥有的这些信息可能会发生作用,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是不公平的。廉署这种近乎苛刻的“严于律己”和不知疲倦的高效工作,使其在最近一年的公众调查中,获得了超过99%的被调查者支持。廉政专员汤显明强调,反贪的关键不是“严惩重判”,而是做到“逢贪必被抓”。在他看来“死刑并不能阻吓贪污犯罪的发生,因为只要有高利润在,杀头的生意总会有人做。而‘逢贪必被抓’则属那种肯定赔本的买卖,不会有人做”,所以,反贪机构的关键是要做到,对腐败“零度容忍”。葛柏的介绍
葛柏,1922年4月7日出生于英国伦敦,是一位以贪污成名的香港总警司。他的罪行导致香港廉政公署的成立。1946年,葛柏在英国哈斯丁斯郡自治市的警察队当警员。1952年8月出任皇家香港警察队见习副督察。1971年12月1日,调任九龙区副总指挥,是九龙区警察第二位最高负责人。曾于1968年至1972年获得殖民地警察服务奖及英女皇警察服务勋章。扩展资料葛柏于1975年2月17日在维多利亚法院接受审讯。当时港英政府首次从英国聘请优秀的法律专家来港出任此案的检控官,反映了港英对此案的重视和打击贪污的决心。葛柏结果被控一项串谋贿赂和一项受贿罪,经过六天半的审讯,终被判罪名成立,入狱4年, 2.5万港元的贿款悉数充公。 当年主审葛柏案的杨铁梁法官介绍说: “根据案情,葛柏两项控罪的最高刑罚分别是5年及7年。量刑时,须将葛柏在英国被拘留约1年的刑期计算在内,所以实际上葛柏被判的刑期颇接近最高刑罚。”后来,葛柏虽先后上诉至香港最高法院合议庭及英国枢密院(港英统治时期香港的终审法院),均遭驳回。一度在警界叱咤风云的总警司结果锒铛入狱,为自己所作的贪污罪行付出代价。 1977年葛柏刑满出狱,即隐居西班牙,从此失去踪影,估计已经廉署随后还正式入禀法院,经民事起诉程序追讨葛柏从贪污所得的四百多万财富。追查工作虽因葛柏的财富分散于海外多个地区而遇到重重障碍,但廉署至今仍在穷追不舍。葛柏被定罪后,港英针对办案过程发现的漏洞,修订 《防止贿赂条例》,删除了第10条的解释期规定。廉政公署将葛柏绳之以法,消除了社会上批评廉署 “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的说法,赢得市民的肯定和信任。杨铁梁法官认为此案不仅成为廉署肃贪倡廉工作的重要里程碑,也恢复了市民对司法制度的信心。廉政公署在香港家喻户晓,获得了98%的民意支持,市民皆以能在廉政公署工作为荣。而这一机构的成立,竟与原香港总警司葛柏潜逃一案直接相关。廉政公署第一主任因为什么案件死了
因病去世。1963年,香港市政局迎来一位新议员,她叫叶锡恩(后改名为杜叶锡恩)。1913年,叶先生出生于英国纽卡斯尔贫民区,曾是一名中小学教师。50年代,她来到香港定居,创办了慕光英文书院,致力为普通市民提供教育,数十年来桃李满门,贡献良多。由于具有为草根阶层服务的热诚,自1960年代开始,叶先生开始参与香港政界,并顺利当选为市政局议员。
在叶锡恩不断努力下,广大市民开始觉醒,强烈要求港英政府采取措施。1973年,香港总警司葛柏贪污案发后逃走,导致积聚已久的民怨爆发,并发起了“反贪污、捉葛柏“的大游行。为平息民愤,当时的港督麦理浩无奈之下接见了叶锡恩,在听取她多年来收集得来的贪污罪证后,决定成立廉政公署。1974年,香港廉政公署正式成立,办理的第一个案件便是“葛柏案“。
至于RMVB和RM格式,这两种格式是收费的,效果不如MP4等格式好,因此一般电视不支持该格式。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前,叶先生卖掉自己英国的房子,义无反顾留在香港。当年,先生获授大紫荆勋章,成为香港首批大紫荆勋章得主之一。由于高龄,叶先生逐渐淡出政坛,但实际从未“退休”,她时刻关注香港发展。2015年12月8日,叶先生因病去世,享年102岁。香港特区三任特首董建华、曾荫权、梁振英一齐出席了追悼会,共同为其扶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