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杀熟指的是什么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这有必要吗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这对我们生活影响大吗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猜猜商家会做出怎样的应对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有哪些APP杀熟杀的最厉害“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你有遭遇过大数据杀熟吗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为啥会有“杀熟”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了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杀熟指的是什么
这个杀熟其实非常好理解,拿某网约车平台举例吧,我经常打车,而你不经常打车。某一天咱俩同时设定相同的目的地和起点,会发现我这边预估价格可能要比你高很多。这就是所谓的大数据杀熟,这种杀熟体现在各行各业,各种你日常生活中所要用到的各个软件当中。 一.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如果要评选2020年对网民们最利好的一个政策的话,那么明令禁止大数据杀熟绝对是最可能最终获选的一个。一直以来,受大数据杀熟所影响,网友们是苦不堪言还无处诉说。你就说某外卖平台的会员,新人可能三四块钱就能购买一个月的会员,老顾客那是妥妥的15元,但如果你到期了不续费,可能过两天就变成10块钱了,同样的东西、同样的服务,就跟菜市场买菜一样,那价格是一种情况一个样。 再比如出门住酒店,经常去一个地方出差的人,拿自己的手机看价格肯定远比从来没去过的人要贵的多,少则几十多则上百,这本就不应该多花的钱,仅仅因为是熟客就这么被店家给坑了。 二.大数据杀熟明令禁止后,真的能有所缓解吗?说实话,有用肯定是有用,但想从根本上杜绝,以目前的惩罚力度来看还是很难的,而且一个新的政策在短时间内必定是不完善的,举个例子,人家只需要直接在规则上增加新老用户使用优惠券的区分,那么杀熟依旧可以在不经意间做到。而这确实不违规的。比方说,你购买某些视频平台的会员会发现,很多时候,新用户前三个月的价格都会非常便宜,且开通自动连续续费,会在这个基础上再便宜许多,那这种情况可能就需要另行考虑了。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这有必要吗
我觉得禁止大数据杀熟有必要。大数据杀熟已经很严重的危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大数据杀熟的现象,在方方面面都存在,不点外卖的人突然点一次外卖就有大额优惠券,很久不网购的人会比经常网购的人可以领到更大额的优惠券等等等等大数据杀熟的行为屡见不鲜,而面对这种情况,想要像商家讨一个说法,商家也是用“商品价格有弹性”、“优惠券随机”等借口搪塞过去,最后变成我买的东西越多,我要花的钱也越多,这是对消费者是不公平的,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大数据杀熟”其实已经算是在价格上对消费者有所欺骗,甚至是欺诈的地步。本来通过大数据,应该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但是商家通过大数据,判断客户对自己的依赖程度,同时通过网页定价,从而让一千个客户有了一千个价格,甚至有些客户长时间被商家蒙蔽,真的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大数据杀熟,也是因为网络世界的透明,让商家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平等。商家掌握了消费者大量的个人信息,消费者在商家面前是透明的,有的时候商家不单单会暴露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甚至很多个人信息也是从商家这里泄露出去的。禁止大数据杀熟,也是在规范大数据对消费者的影响,让大数据尽量在阳光下为人民服务。我认为大数据杀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能否见到成效,其实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这还需要相关行业加强对网络的监管,让大数据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为人民造福,为人民服务。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这对我们生活影响大吗
大数据这个东西,许多人基本都是只听说过这个词汇,觉得它很厉害,并不了解它具体可以干什么?通俗的来讲,它就是超级巨大量的数据统计计算,可以准确得到所需求的信息。而这个技术手段用在正途上,就是为民造福,用歪了就可以进行精准杀熟。01、大数据杀熟行为要知道在网络信息时代,每个人的生活轨迹基本都在大数据的统计之内,特别是你的生活越都市化,大数据对你的了解也就更准确。比如,18岁—25岁之间的你,早上习惯赖床,醒来先刷手机资讯、看朋友圈,中午用外卖APP点上一顿饭,下午要么工作、要么学习、要么刷小视频、要么追剧,晚上可能打车去购物、可能在家里打游戏、看直播、刷视频,最后刷完手机在床上辗转反侧,熬到深夜才会酣然入睡。那么,大数据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掌握了你的习惯之后,刚开始会尝试给你推荐便宜的外卖、酒店、机票等,等你使用几次之后,大数据就会自动提升这些消费的价格,让你用高价去买单。再举个例子,比如你外出旅游,在网上查询预购酒店,刚开始它会推荐便宜的酒店,等你浏览几次五星酒店之后,即使不订购,那么再给你推荐的基本全是高家酒店。在机票方面,有些平台是你每浏览一次,它的价格就会往上提一次。此外,如果你使用一些打车软件,那么同等路程和车辆的前提之下,使用比较昂贵的苹果手机的用户,费用会比其他手机要贵上一些。02、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随着《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的推出,大数据杀熟行为被明令禁止,生效时期是10月1日起,它明确了不能滥用大数据侵犯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这个规定一出,必然会对大数据杀熟的不良现象产生打击,它可以有效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让我们的消费更加安全,不用担心被价格欺诈。假如我们以后遇到了大数据杀熟行为,可以依法提出3倍的赔偿,最少500元起。可以预想到,大数据杀熟被禁止之后,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舒心,最起码不用担心被当成肥羊,希望大数据可以得到更有效的监管,让它更好的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猜猜商家会做出怎样的应对
商家肯定是先会按照规矩办事,但在后续个人觉得他们肯定还会想出新的办法。01、旅游业大数据杀熟时代即将结束了。9月15日央视财经频道对在线旅游平台大数据杀熟进行了批评,并且宣布文化和旅游最新公布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将会禁止大数据杀熟的行为,并且在10月1日执正式施行。所谓的大数据杀熟就是一些商家通过分析大数据得出个人一些数据,然后根据这个信息给相关用户重新定价,这其实对于消费者是不公平的,举个例子吧。比如你要去旅游订酒店,你以前用过这个软件并且订过酒店,你看到的酒店价格是380元一晚,但换成新用户或者你重新注册个用户,会发现价格不一样,会少很多,也许只要280了。这就叫大数据杀熟,不过在10月1起,已经禁止商家通过大数据分析,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消息确实对于经常旅游的朋友来说是个好消息。02、商家的应对策略。这些在线旅游平台确实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因此个人觉得在10月1日起他们肯定会老老实实遵守这一规定,不过个人还觉得这些商家会想出其他办法。有句俗话说的好“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这一规定显然会商家少赚很多钱,商人存在的意义就是为自己谋利赚钱,没了这条路,他们还会想出别的路。永远不要小瞧他们的能力,说说个人的猜想吧,个人觉得他们也许会涨价,既然不能杀熟客,那么就涨价呗,比如本来酒店住一晚需要280,现在统一价格330。这是一种方式,也许商家还会搞活动,我不用大数据,但我搞活动总行吧,不搞跳价搞一些优惠券总可以的吧。当然这仅仅只是个人的猜测,毕竟黑心商家赚钱的创造力远胜我等。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有哪些APP杀熟杀的最厉害
一、大数据杀熟被证实可申请赔偿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最新的规定《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通俗易懂的说如果利用大数据进行杀熟,侵犯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话,可以申请3倍的赔偿,最少也是500元。也就说从10月1号开始(正式实施),线上只要发现一个大数据杀熟,那就可以用这个规定去质问他。保障了消费的权益也让那些利用大数据谋利的商家老实一点。二、亲身经历体验会被杀熟我想大家肯定用过某打车软件,没错,就是那个挺出名的软件。这个软件真的非常流氓,大数据杀熟可不是一次两次,关键是人家杀熟都是悄咪咪的,这次贵两元,下次贵1元5,反正就是各种小心思让消费者无法发现。我是这么发现的。因为有一段时间我需要天天打车去学校培训,用这个打车的软件之后是22元钱。前两天的时候还真就是22,再往后突然就发现手机需要支付23,24那样,我就有点纳闷,当时我以为可能是车的问题。后来我一个同学问我离家多远,我告诉她之后她好信,用手机查看了一下价格,跟我说好远,打车要20块钱呢。当时我就一顿问号脸,20块钱?老娘我差一点都要25了好不好。我说不对啊,我哪回打车都是22以上啊。于是我这个同学就把手机给我看,我这么一看就明白了,老娘被杀熟了。然后我就跟她开始取证,后来发现她经常去的地方用这个打车软件花的钱比我不经常去花的钱要多不到两块钱。虽然两块钱不多,但心里真不好受。我这已经算是忠实的用户了,结果这个软件竟然还跟我搞这个小九九,实在是有点败人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