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四大内容
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总结一下:
1、 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
2、 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中共十四大的内容及意义

中共十四大的内容: 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共十四大的意义: 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C)体制; 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扩展资料 中共十四大议程 (1)听取和审查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 (2)审查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报告(书面); (3)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书面); (4)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5)选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 (6)选举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四大的内容和意义

一、中共十四大的内容 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分为4部分: (1)14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 (2)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 (3)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对外政策; (4)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江泽民指出,为了加速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努力实现十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 第一,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 第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三,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 第四,加速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第五,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 第六,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第七,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 第八,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第九,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第十,加强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江泽民还说,中央顾问委员会成立10年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党、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新的历史性功绩。中央顾问委员会向这次代表大会建议,从十四大起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 十四大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 第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和战略部署。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十四大对经济发展速度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决定将90年代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由原定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6%调整为增长8%至9%。十四大还对加快经济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必须努力实现的十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 第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第三,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是十四大最突出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概括,并将这一理论及以此为基础的党的基本路线写进了党章。 大会分别通过了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以及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大会同意关于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大会经过充分酝酿,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89名,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30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08名。 二、中共十四大的意义 党的十四大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 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体制; 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扩展资料: 召开背景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了我国南方,就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是: 1、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要内容是审议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确定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审议和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按照新党章的规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主要内容是听取和审查党的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审查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报告。 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选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新一届的中央顾问委员会,新一届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3、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的内容是听取和审查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审查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报告(书面)。 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书面)。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选举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4、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要内容是听取和审查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书面),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选举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扩展资料: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指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中央建议十五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表明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他强调,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十九大主要内容和精神
中共十九大主要内容和精神
1.大会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不忘初心:中国共产主义的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5.两个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6.新时代五个定位:
定位一: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定位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定位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定位四: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定位五: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7.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8.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
中共十四大提出了什么重大理论
提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从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提出分配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到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
A B表述错误,只有社会规律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C、D表叙述正确,但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艰巨而不断发展的过程,故不符合题意。
中共十四大提出了什么重大经济建设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
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从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提出分配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到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
答案A
B表述错误,只有社会规律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C、D表叙述正确,但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艰巨而不断发展的过程,故不符合题意。
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是
答案B
本题属于识记题,对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要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明确每一次大会的最重要内容。
中共十四大的内容
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
C.重商主义
中共十四大主要内容
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总结一下:
1、 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
2、 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党的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分别都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十四大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
十六大三个代表思想
十七大创建小康社会
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等会议的核心内容
1.**“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5.**“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二大以来,九年时间,我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的指引下,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决而有步骤地进行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以经济建设尤为突出。1986年同1978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水平都大体翻了一番。过去的九年成为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最旺盛、 国力增长最迅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最多的时期。它开辟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党明确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了继续发展这种良好的局面和深化改革,中共中央决定召开党的十三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 年 10 月 12 ~ 18 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 2000 人。
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14 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 ( 修正案 ) 》的决议,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10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七大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的历史意义
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四大对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十四大对经济发展速度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决定将90年代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由原定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6%调整为增长8%至9%。十四大还对加快经济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必须努力实现的十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
中共十四大的大会主题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989人(出席开幕式1965人),特邀(1927年以前入党,并在党内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代表46人(出席开幕式35人),代表全国5100万党员。此外,不是十四大代表的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及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成员,不是十四大代表或特邀代表的党内部分老同志,以及其他有关负责同志307人列席了这次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大会还邀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外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党外副主席、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以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常委中在京党外人士和部分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等139人,作为来宾列席了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一中全会 1992年10月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选举出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及其成员。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二中全会 1993年3月5~7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八五”计划若干指标的建议》,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由原定平均每年6%调整到8~9%。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经过与党内外协商形成的,拟向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名单。全会决定,将上述两个名单分别向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和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主席团推荐。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11~14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四中全会 1994年9月25~2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作了重要讲话。全会集中讨论了党的建设问题,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在领导全党继续进行的新的伟大的工程。会议增补黄菊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吴邦国、姜春云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 1995年9月25~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陈希同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决定撤销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会委员的职务,并建议依照法律程序,罢免其全国人大代表职务,并继续进行审查。增补张万年、迟浩田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王克、王瑞林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耿全礼、马启智(回族)为中央委员。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六中全会 1996年10月7~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会议根据全面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本次会议把主要讨论方向放在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方面。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七中全会 1997年9月6日~9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9月12日在北京召开。全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一致决定将这两个文件提请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候补委员克尤木·巴吾东同志为中央委员。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陈希同问题的审查报告。
中共十二大,中共13大,中共14大,中共十五大,时间及其内容

1、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 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审议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确定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审议和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按照新党章的规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 大会的议程是:听取和审查党的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审查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报告;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选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新一届的中央顾问委员会,新一届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3、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 大会的议程是:听取和审查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审查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报告(书面);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书面);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选举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4、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的议程是:听取和审查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书面);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选举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党史-人民网
中共十四大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意义

时间:1992年10月12~18日 地点:北京 主要内容:听取和审查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审查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报告;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选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选举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意义: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扩展资料: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大会还邀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外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党外副主席、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以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常委中在京党外人士和部分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等139人,作为来宾列席了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 中央顾问委员会成立10年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党、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新的历史性功绩。中央顾问委员会向这次代表大会建议,从十四大起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四大主要内容
十四大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第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和战略部署。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十四大对经济发展速度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决定将90年代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由原定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6%调整为增长8%至9%。十四大还对加快经济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必须努力实现的十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第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第三,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是十四大最突出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概括,并将这一理论及以此为基础的党的基本路线写进了党章。
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5.**“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共一大到14大的意义和简要内容.满意加分!
历次党代会
时 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969年4月1日至24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日至1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
具体内容看下面的网站: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1/content_698625.htm
一,党的十七大会议主要议题:
1,听取党的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工作报告;
2,审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
3,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
4,选举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5,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二,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dx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三,十七大精神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5年的工作,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报告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和长远相结合,突出了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和加强自身建设四个重点,提出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和重视民生的三大要求,以战略性思维和前瞻性眼光描绘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是中国共产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行动纲领。
十七大的意义http://bjzbsh.bjdj.gov.cn/ShowArticle.asp?ArticleID=36111
党的十四大首次提出了?
.**“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8.**“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14大,15大,16大,17大的主要功绩

十四大: 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十六大: 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扩展资料:十四大的大会任务: 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 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十五大的会议意义: 党的十五大站在时代的高度,指出一个世纪以来我们的民族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十四大什么时候召开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989人(出
席开幕式1965人),特邀(1927年以前入党,并在党内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代表46人(出席开幕式35人),代表全国5100万党员。
中共十四大与党的十四大有何区别
区别不是太大,
十四大有什么重要意义
十四大一般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重大意义:
十四大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第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和战略部署。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十四大对经济发展速度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决定将90年代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由原定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6%调整为增长8%至9%。十四大还对加快经济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必须努力实现的十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第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第三,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是十四大最突出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概括,并将这一理论及以此为基础的党的基本路线写进了党章。
大会任务
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党的十四大内容是?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大有什么重要意义
十四大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
第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和战略部署。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十四大对经济发展速度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决定将90年代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由原定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6%调整为增长8%至9%。十四大还对加快经济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必须努力实现的十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
第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第三,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是十四大最突出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概括,并将这一理论及以此为基础的党的基本路线写进了党章。
党的八大和十四大对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贡献
.适时提出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2.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方针和新模式;3.对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道路作了有益的尝试;4.在加强和巩固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问题上迈出了历史性步伐。 十四大 :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不同社会制度基本特征的思想束缚,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