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网站导航白领街,做最美丽的自己!

白领街

手机版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_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短一点)

2022-11-15 20:29:22 出处:白领街
导读: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

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

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

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扩展资料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惠于中华文明熏陶的华夏儿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等为基础的民族精神,除了作为修齐治平的政治理念外,还作为一种传统、一种信念存在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在某些情况下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这种精神的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红军长征

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

长征指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长征期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介绍:

1、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这次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四渡赤水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

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红军长征的资料150字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使国民党反动派惊恐不安。蒋介石调集重兵,先后发动了五次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
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正确领导下,红军打退了前是次围剿。第五次围剿开始后,当时中央负责人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推行“左”倾错误主张,使红军挨打。苦战一年,根据地愈来愈小。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长征。
长征初期,红军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抢渡湘江损失惨重,从8万多人减到3万多人。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重新确定了毛泽东在军事上的领导权。会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
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终于达到陕北。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1936年10月,另外两支红军队伍同中央红军会师,长征取得了胜利。

红军长征的历史资料用二三百字概括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火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的标志: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是红军战士悲壮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关于朱德和红军长征的资料

  历时两年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以三大主力在西北的大会师为胜利标志的。我们纪念60年前这个震惊世界的历史性胜利的时候,尤其不能忘记朱德总司令。这不仅由于他是长征领导人中走的路最多、经历的磨难最多,更是由于他如毛泽东所称赞的“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坚定地贯彻党的北上方针、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克服了漫漫征途上的一个个危机和艰险,铺平了通向胜利会师的道路。他的伟大功绩,永远铭刻在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丰碑上。

  把南下红军引向重新北上的道路

  1935年9月,由于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怀有个人野心,自恃人多枪多,对抗党中央的北上方针,导致一、四方面军会师3个月后又在草地分离了。这使党和红军面临一次空前严重的危机。这时,同张国焘一起的朱德,处境艰难而危险,但他以其特有的坚定和智慧,挑起了克服这场危机的重担,在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首先,朱德决定从维护红军团结的大局出发,不计个人的荣辱安危,跟着南下的部队走。当时,张国焘的追随者曾对朱德叫嚷:既然你拥护北上,那你现在就走,快走!朱德明确回答:我是中央派到这里工作的,既然你们坚持南下,我只好跟你们去。朱德为什么作出这种选择呢?一、四方面军分离后,随党中央北上陕甘的红一方面军主力仅有7000余人,加上陕甘苏区的红军也不到1·5万人,而随张国焘南下的部队仍在8万以上,很显然,这是一支十分重要的革命力量,不能把它丢给张国焘不管。朱德相信,四方面军广大干部战士都是好的、革命的。

  朱德同一向专横跋扈的张国焘在一起,难免受到挟制和压迫,但他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妥协,做到了毛泽东所说的“临大节而不辱”。

  一、四方面军分离后,张国焘立刻大造反对党中央的舆论,他在阿坝、卓木碉等地开会,攻击中央北上是“逃跑主义”,并逼迫朱德当众表态:“反对北上,拥护南下。”朱德毫不动摇地说: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是正确的。北上决议,我在政治局会议上是举过手的,我不能出尔反尔。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义务是执行党的决定。南下是没有出路的。朱德还说:“我们这个‘朱毛’,在一起好多年,全国全世界都闻名,要我这个‘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

  张国焘公然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以他为首的“临时中央”,为扩大其声势,还宣布朱德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朱德严正表示:你不能另起炉灶,你这个“中央”不是中央,我按党的规矩,保留意见,以个人名义做革命工作。徐向前回忆说:“朱德同志坚决反对另立‘中央’,对张国焘也起了有力的制约作用。”

  朱德身陷逆境,但不放弃职责。当时担任四方面军军事负责人的徐向前回忆说:朱德总司令虽然不同意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行为,但认为部队既然已经南下,就应打开战局,找块立脚生存的地方。那么多红军,没有地盘,没有饭吃,无异于不战而自毙。同时,在军事行动方面,他积极行使总司令的职权,及时了解敌情,研究作战部署,不当“空头司令”,尽量发挥自己的作用。

  红四方面军南下后,广大指战员英勇战斗,曾取得一些胜利,但由于张国焘南下方针战略性的错误,始终不能在川康边立足。经过几个月苦战,部队由南下时的8万余人锐减到4万余人。挫折和失败使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逐渐认识到张国焘南下方针是错误的。1936年2月,在战局日益严重不利的情况下,朱德和徐向前一起提出放弃建立川康边根据地的计划,撤离川西,转移到康定、炉霍一带休整部队,然后北上与一方面军会师。张国焘因南下碰壁,不得不同意。于是,南下部队又踏上了重新北上的道路。

长征的资料简短50字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

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长征的由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

同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长征”概念。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

1935年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长征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短一点)

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领导。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的领导下,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了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巨大困难,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运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走完了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第二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红军长征宣告结束

相关阅读

王祖蓝资料_王祖蓝老婆个人资料介绍 王祖蓝凭什么获得女神芳心【图】 - 明星

王祖蓝的虽然本人非常的优秀,但是身高真的是一个最大的硬伤呀,不过就算是如此,他还是娶到了李亚男,要知道当年李亚男可谓是华裔小姐...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_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短一点)

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

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拥有旳原唱_“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是什么歌?

吹你吹过的风算不算相拥 走过你走过的路算不算重逢这是什么歌的歌词?这首歌曲:《错位时空》歌手: 韩可可专辑: 《错位时空(女版)》......

女生呵呵是什么意思啊-女生呵呵是什么意思啊,女生,呵呵,是,什么,意思,啊

一个女生总说:"呵呵"!是什么意思?像这种聊天回复比较冷淡的情况,只有两种状况,第一种就是吸引不够,第二种就是你太不会聊天,让她觉的和...

敖包在相会词谱_敖包相会,带歌词简谱

在哪里可以找到《敖包相会》简谱?敖包相会歌词《敖包相会》歌曲原唱:齐峰填 词:玛拉沁夫,海默谱 曲:通福十五的月亮升上......

大家都在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