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王宁版古代汉语课后答案?
自考王宁版古代汉语
在网上寻找具体的参考书上的答案是很难的,在网上是问不到答案的哈
还是自己多思考,不会的找同学询问 大家讨论,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求:王宁09版北京大学出版《古代汉语》课后答案。。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字现象,异体字自汉字发生之日起便已存在。古人虽然早已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并进行过多次整理,但真正予以明确定义、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并作深入整理,还是新中国建国以后的事。
新中国自五十年代初开始整理异体字,至今已经有40多年历史了。这些年来,异体字整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随着《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公布、实施,现行印刷出版物上的异体字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另一方面,我们的整理工作也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作为建国以来异体字整理主要成果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不仅整理范围有限,字表本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汉语大字典》卷末所附《异体字表》,整理范围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有所扩大,是迄今为止对于汉字楷书异体字最为全面的一次整理,但表中的问题则更多。
建国以来的异体字整理之所以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是因为这些年来的整理工作一直存在着重实用、轻理论的倾向,有关异体字的理论研究相当薄弱。实际上,长期以来大家对汉字异体现象的认识并不一致,直到今天异体字也没有统一的、被普遍认可的定义,而异体字与其他文字现象之间的分野也还有待于进一步地廓清。
本文在总结、分析前人学说的基础上,试图对汉字异体现象的本质、异体字定义以及异体字与其他文字现象之间的分野作全面论述。
一、前人对汉字异体现象的指称与表述
我们今天所说的异体字,古人并不称之为异体字,而是用或体、重文或其他一些术语来指称。据日本人北山博邦的《别字浅说》统计,古籍上异体字的别称有“别字”“别体”“别体字”“异文”“字体之异”“讹体”“讹字”“谬体”“缪体”“俗字”“俗体”等十一种①。
除了使用上述术语外,古人有时还通过某些特定的表述方式来说明两字之间的异体字关系:古注中一般使用“古作某”“今作某”“亦作某”“通用某”“或作某”“同某”“与某同”“本作某”“又作某”“某书作某”“俗作某”“本又作某”“本或作某”等表述方式;字书除了使用上述表述方式外,有时出于分析、说解字形的需要,也使用“或从某”“篆作某”“古文某”“古文作某”“古文从某”“某或从某省”等表述方式②。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表述方式并非专用于说解异体字,有时也用于说解通假字、同源字、古今字、俗字、异文等其他文字现象。甚至在同一本书里,使用上述同一表述方式时,有时是指异体字,而有时则是指其他文字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古人注经、编字书时并没有统一的术语和表述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古人对汉字异体现象的认识并不是十分清楚,不能从本质上分清它与其他文字现象之间的区别。
“异体”一词最早出自何处,目前尚无准确的材料可以说明。《汉书·艺文志》:“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当孔氏壁中古文异体。”这里所说的“异体”是指籀文与古文书体不同,是与字形有关的“异体”一词较早的出处。但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异体字的“异体”还是有区别的。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清人曾明确
———————————————————————————————
章 琼:北京大学汉语中心副教授
地使用“异体”一词来概括汉字异体现象:
《说文·肉部》:“脃,小耎易断也。从肉,绝省声。”“膬,耎易破也。从肉毳声。”段玉裁注:“脃、膬盖本一字异体,《篇》、《韵》皆云‘脃同膬’。”
但正式使用“异体字”这一术语指称汉字异体现象,还是建国以后汉字整理、简化时事。建国后的异体字整理工作,是与汉字简化工作结合进行的,开始于1953年。1954年拟订出来的《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包含了《拟废除的400个异体字表草案》;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正式公布,“异体字”遂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和使用的术语③。
二、各家异体字定义及其分析
五十年代以来的各类论文、专著、教材中,关于异体字定义的表述不下百种,其中很多大同小异,但也有不少反映的是认识上的差异。概括起来,这些定义可以分成以下几大类(各类定义后括号内为主此说者。有些先生的观点前后有所不
同,我们也分别在相应的定义后注出):
①异体字是一个字的不同写法。(《辞海》及蒋善国、胡裕树、赵振铎等)○4
②异体字是指与正体字相对应的字。(《中国大百科全书》、《现代汉语词典》及苏培成等)○5
③异体字是书体不同的字,是指今体字与古体字说的。(蒋善国、李道明、刘志基等)○6
④异体字
求自考——王宁版——古代汉语课后题答案?
额,其实考试时的题目很简单的,课后题没什么太大的用处,不做也可以的。如果真想做就买本一考通什么的,是参考书,但附有课后题答案,我当时买了一本,上面就有课后题答案。其实不要太担心,这门挺简单的,加油,肯能考的很好的~~~
求自考教材《古代汉语》(王宁)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课后思考与练习的答案~
买本辅导资料,上面就有。花不了多少钱的。
谁有《古代汉语》 王宁的pdf啊
百度私信你了,有《古代汉语》 王宁的pdf
王力版《古代汉语》有配套的习题吗?
有一套习题集,崇文书局出的,一共四册,与四册课本一一对应。里面讲解很详细,内容有文选的翻译,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等,值得一看。大概10元左右一本,一般的文科高校的校内书店都有卖的。不过现在大多数高校都用的郭锡良版的古代汉语,也可以二者互相参考一下。考研古代汉语还是得下大工夫的,最起码先秦部分的文选得会翻译,通论也得背熟,有空儿翻翻《说文解字》,看看常见字的古文字形和本义,音韵学的基础知识也多看看,不太好理解,总之慢慢来吧。
王力编的《古代汉语》09自考版课后的答案谁有?
不用找,买本一考通或燕园同步练习,把上面的题目背下来就能过了。
求 王力古代汉语习题集答案
1休是会意 分为人和木 人依傍大树休息的意思
2亦是指事 甲骨文字形亦的本义是人的腋窝 在“大”(人)旁加两点 指示两腋所在
3本是指事 本的愿意是根的意思 木下面加一横 代表数根
4采石会意 采的本义是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 上象手(爪)下象树木及其果实 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
5苗是会意 本意是未吐穗的庄稼 田里生长的形状象草的东西 就是苗
6姓是会意兼形声 姓的本义标志家族系统的字 女加生意味着家族繁衍 生也做声讲
7降是会意 具体为什么记不清了···
8雨是象形 甲骨文字形 象下雨形 一看就知道啦~
9目是象形 目指的是眼睛 甲骨文和小篆字形 象眼睛形 外边轮廓象眼眶 里面象瞳孔
10考是形声 本意是老人的意思 按甲骨文、金文均象偻背老人扶杖而行之状~
仅供参考··
求王力 古代汉语 习题集 答案~~~~~~急~!!!!!!!
已发,请查看,只有pdf版的,供你参考吧,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的。
求大神,有没有答案呀.王力古代汉语习题集1-4单元
《古代汉语》第1版,由中华书局于1962年至1964年出版;
1980年,在王力先生的主持下,进行了全面修订,1981年出版了第2版;
1997年,在郭锡良先生主持下,再次对全书进行了校订,1999年出版了第3版校订重排本。
有谁知道哪里有许嘉璐古代汉语上册课后练习答案
去书店购买相关辅导资料
求许嘉璐 古代汉语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课后习题答案!!!
你到淘宝上或其他的购物网上买配套练习,能够买到的。祝你成功!
邹德文和许嘉璐的古代汉语哪个适合高职高专使用?谢谢。
许嘉璐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为高等师范学校教学用书。
邹德文的古代汉语适合高职高专使用。
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汉语工具书?汉字?文选
第一节 汉语工具书
一、汉语工具书简介
二、汉语工具书的编纂与查检
三、字典类工具书
四、词典类工具书
五、百科工具书
第二节 汉字
一、汉字起源的传说
二、汉字的形体及其演变
三、汉字的性质
四、汉字的构造
五、汉字的运用
第三节 文选
《兰亭集》序
陈情表
谏逐客疏
归去来兮辞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前赤壁赋
第二章 古代汉语词汇?古书注释?文选
第一节 古代汉语词汇
一、字和词
二、词的构成和分类
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四、古今词义的异同
五、同义词、同源词
第二节 古书注释
一、古书注释的意义
二、古书注释的内容
三、注释古书常用的名称.
四、古书注释的方法
五、古书注释的术语
第三节 文选
齐晋章之战
晋灵公不君
冯谖客孟尝君
触龙说赵太后
庖丁解牛
第三章 音韵?诗词曲律?文选
第一节 音韵
一、音韵学概述
二、音韵学基础知识
古音系
四、中古音系
五、近代音系
第二 节诗词曲律
一、诗律
二、词律
三、曲律
第三节 文选
关雎
蒹葭
采薇
噫嘻
渡荆门送
别
登高
轻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山居秋暝
黄鹤楼
登金陵凤凰台
送李
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蜀相
苏幕遮
渔家傲
蝶恋花
雨霖铃
水调歌头
念奴娇?赤壁怀古
如梦令
醉花阴
天
净沙?秋思
山坡羊?潼关怀古
套数?双调
夜行船?秋思
卖花声?怀古
第四章 古代汉语语法?文选
第一节 古代汉语词法
一、实词
二、虚词
第二节 古代汉语句法
一、古代汉语的句子成分及语序
二、古代汉语的句类和句型
学而寡人之于国也
夫子当路于齐
逍遥游(节选)
秋水(节选)
说难
第五章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献常识
第一节 古代文化常识
一、古代的姓氏、名、字号
二、古代职官
三、古代的天文、历法和地理
第二节 古代文献常识
一、中国古代典籍的分类
二、类书与丛书
三、版本
四、目录
五、校勘
参考书目
文摘
4.古代天文掌万回的专有名词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培)、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瑶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溪流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北极星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它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被众星绕着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3000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12000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例如《战国策?魏策四》:“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其中,“白虹贯日”指的是一种天文现象。“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
华盖也是一种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东曦指初升的太阳。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聊斋志异?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天狼星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
老人星为整个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称做“寿星”。旧时迷信说法,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泊松滋江亭》:“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有没有王宁《古代汉语》的课后习题答案
古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由于古代人民的口头语言,现在已经无法听到,我们常说的古代汉语只指的书面语言。 古代的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文字记载到五·四运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一般可以把古汉语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四个时期。 远古指的是从殷商时期,上古指的是周秦两汉时期,中古指的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近古指的是元明清时期。
求自考汉语言2009年版王宁的《古代汉语》的辅导书!
网上多的要死,自己上淘宝去找。
求,王宁主编的自考古代汉语课文内容目录。。
目录
绪论
第一单元
第一颗 汉字的结构与演变
第二课 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
第三课 古书的用字
第二单元
第四课 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第五课 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第六课 多义词和词义引申
第七课 词义关系
第三单元
第八课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
第九课 动词、形容词、名词
第十课 数词及数量表示法
第十一课 副词
第十二课 代词
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介词
第十四课 连词
第十五课 语气词
第五单元
第十六课 判断句
第十七课 被动句和被动表示法
第十八课 语序和省略
第六单元
第十九课 古代文献的阅读
第二十课 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
第二十一课 古代文化常识
荆贵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上册!急用!
网上没有这本书下载,你有什么问题只管提问,我尽可能给你解答。
洪波版古代汉语课后题答案
一古代的“姓”和“氏”、“名”和“字”,是什么关系?
古代的“姓”和“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姓是一种旧的族号,在古代有“别婚姻”的作用,而且它是不能改变的;而氏是姓的分支,往往隔一两代甚至本人就可能改变。上古时期,姓也是区分阶级地位的标志,贵族有姓,平民无姓。战国以后,人们往往以氏为姓,姓和氏逐渐合而为一。到了汉代,通称为姓,而且自天子至平民都可以有姓了。另外,由于姓是用来别婚姻的,所以在战国以前,男子只称氏,而女子却必须称姓。
古人有“名”,有“字”,二者都是古人的名字。旧说上古时期婴儿出生三个月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名”和“字”之间往往在意义上有同义或相关联的关系。上古时期,名和字连着说时,通常是先称字,后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不能称名,只能称字,甚至连字都不能称(如对父母),弟子自称也称名,弟子当着老师称呼其他弟子也称名。
二 简述历代中枢机构的变化。
我国古代的中央官制,影响较大的是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
秦汉以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官制。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设三公九卿,组成中枢机构。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是中央最高军政长官。九卿是中央行政机关的长官,即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制粟内史、少府。九卿之中,廷尉、典客和制粟内史管的是政务,其余六卿管的是皇帝宫廷的事务。以九卿为主的各中央行政长官都各有属官。九卿之外,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中央行政长官,如中尉、将作少府等。
汉初沿袭秦制。武帝时废去太尉,改为大司马。西汉末年又把丞相改称大司徒,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与大司马合称“三公”(又称三司),都是宰相。汉代九卿中的名称也有变化。另外还有所谓加官,即本官之外另加的官职。大臣得到加官,就可以经常接近皇帝。
到东汉时,三公已无实权,尚书机构尚书台(即台阁)反而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府了。魏文帝时,把权势过大的尚书台改为外围的执行机构,另设中书省,参掌中枢机密。南北朝时,又设门下省,对中书省加以限制。这样,就形成了皇朝中央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职的制度,这又是隋唐时期中央官制的基础。
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唐代三省首长的权力后来日渐削弱,徒具虚名。隋朝由原来的行政总负责机构——尚书省(或尚书台)分演出吏、民、礼、兵、刑、工六部(部下设司),属于尚书省。唐避太宗讳,改民部为户部。此后,作为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制一直沿袭到清代,基本未变。六部成立后,诸卿的职权逐渐变小,有的后来就裁撤了。
宋代中央由中枢和枢密院分掌文武二柄,号称二府。元代以尚书省、中书省为宰相府,以尚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后废尚书省,归并于中书。明代废中书省,皇帝亲理国政,大学士逐渐成为实际上的宰相。清沿明制,到雍正时成立军机处,大学士就没有什么职权了。
三 “州”这一级行政单位历代有什么变化?
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几个监察区,称为州(或部),其辖境很大。东汉末年,州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单位,魏、晋、南北朝一直沿袭。隋朝废郡存州,唐代因之,县以上的行政单位称为州(或称郡)。宋代的州也是县以上的行政单位,州上设路。元代的州也在路或府以下。明清时的州在县以上,府以下,京都所在的直隶州地位略等于府。也有一些散州,虽隶属于府,但实际地位和县相当。
四 古代有几种主要的纪年法?
古代有岁星纪年、太岁纪年、甲子纪年等三种主要的纪年法。
最早采用的是岁星纪年法。岁星即木星,约十二年一周天。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由西向东分为十二个星次,以此纪年。由于岁星纪年法在实际运用中的不便,古人又假设一个岁星,叫做“太岁”,使其运行方向与真岁星相反,而把黄道附近由东向西分为十二等分,以太岁的运行纪年。这就是太岁纪年法。
甲子纪年始于东汉。甲居十干首位,子居十二支首位,干支依次相配,以此纪年。
五解释下列名词:
夏历:我国以建寅之月为岁首的历法,始于夏代,故称夏历。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直到清末一直沿用。今天所谓旧历,也指夏历。
行中书省:简称“省”或“行省”,是始于元代的一级行政区划单位。“行中书省”的意思是中书省的行署。本来是临时设的,后来成为固定的行政区划。
二千石:汉代对郡守的通称。因汉代郡守的俸禄为二千石,故称。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个称号,称为“谥”或“谥号”。一些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门人或亲友往往也为其加谥号。
闰月:阴历一年实际上不到一个太阳年,约三年相差一个月,为解决阴阳历的矛盾,历法上需置闰,即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两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做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
知府:官名。宋代命朝臣出守列郡为府的行政长官,称为权知(意思是“临时主持”)某府事,简称知府。明代始以知府为正式名称,管辖州县,为府一级行政长官。清代相沿不改。
六利用工具书查出柳宗元的字、籍贯、生卒年、曾任的官职以及他的文集的名称和他的传记资料。
查《中国古今人名大辞典》可知:
柳宗元(773—819),唐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县西北)人,字子厚。曾任监察御史、蓝田尉、礼部员外郎、永州司马,柳州刺史等职。著作有《柳河东先生集》。
查《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可知:
柳宗元的传记资料在“旧唐13/160/4213”(即《旧唐书》第13册、第160卷、第4213页)和“新唐16/168/5132”(即《新唐书》第16册、第168卷、第5132页)。
七利用工具书查出“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这两句诗的作者,并说明“金陵”和“白下”是今天什么地方,解释“祖”的意义。
据日本人编唐诗索引可以查出,这两句诗出自李白《留别金陵诸公》。金陵和白下都是今天的南京市。“祖”的意思是饯行。
八
《史记"汲黯传》:“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请根据《说文解字》说明“郊”的本义,根据《经籍纂诂》说明“郊”的句中意义。
《说文解字"邑部》:“距国百里为郊,从邑交声。”据此知“郊”的本义是指国都城外百里以内的地方。《经籍纂诂》:“郊,郊道要冲之处也。”据此知“郊”在句中指交通要道。
九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个是引申义(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A) 组
1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树:建立、树立,引申义。
2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史记"孙膑》)
树:树木,引申义。
3.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孟子"许行》)
树:种植,本义
(B) 组
1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左传"齐桓公伐楚》)
涉:进入,引申义。
2.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吕氏春秋"察今》)
涉:趟水过河,本义。
3. 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苏轼《教战守策》)
涉:经历,引申义。
(C) 组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第八十一章》)
信:诚实,本义。
2.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信:相信,引申义。
3. 俄而谢玄淮上信至。(《世说新语"雅量》)
信:使者,引申义。
阅读《史记·万石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说出万石君的姓名,给文中加△的人名、地名、官名、年号作注,并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高祖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选可为傅者,皆推奋,奋为太子太傅。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以文学获罪。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万石君的名字是石奋。
河内,黄河从潼关向东经今河南省河段的北部地区
长安,古都城,名始于汉,在今西安市西北。
孝文,即汉文帝。
大中大夫,即太中大夫,汉代郎中令的属官之一,其职责是“掌议论”,即对朝政提出意见或建议。虽是散官性质,但能接近皇帝,提出意见。大:“太”的古字。
九卿,秦汉时期中央行政机关的长官,即奉常(汉景帝时改称太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汉武帝时改称光禄勋),管宫廷侍卫;卫尉(汉景帝时一度改称中大夫令),管宫门近卫军;太仆,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有时改称大理),掌刑法,是最高法官;典客(汉景的时改称大行令,汉武帝时又改称大鸿胪),掌管各少数民族和外国来朝事宜;宗正,管理皇族事务;治粟内史(汉景帝时改称大农令,汉武帝时又改称大司农),管理租税赋役;少府,管宫廷总务。九卿之中,廷尉、典客和治粟内史管的是政务,其余六卿管的是皇帝宫廷的事务。
诸侯相,即诸侯王的相。
建元二年,“建元”是汉武帝使用的年号,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35年。建元二年即公元前139年。
郎中令,九卿之一,掌管宫廷侍卫
译文
万石君名字叫奋,他的父亲是赵国人,姓石。赵国灭亡后,迁居到温县。汉高祖攻打项羽,经过河内,那时石奋十五岁,做小衙吏,服侍高祖。高祖与他谈话,喜欢他的态度恭敬,问他说:“你家中有什么人?”他回答说:“我现在只有母亲,不幸眼睛失明。家里很穷。还有个姐姐,会弹琴。”高祖说:“你能听从我吗?”他说:“愿竭尽全力。”于是高祖召他的姐姐入宫为美人,任命他为中涓官,处理文书和大臣进谒的事情,把他的家迁到长安中的戚里,那是因为她姐姐为美人的缘故。他的官职到孝文帝时,累积功劳做到太中大夫。他不懂经学儒术,但恭敬谦谨没有人能跟他相比。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做太子太傅,被免去官职。文帝要选拔可以做太子太傅的人,大家都推举石奋,石奋于是做了太子太傅。到孝景帝时,又任命他九卿这样的官职。因他的职位太接近皇帝,景帝惧怕拘谨,又把他的官职改为诸侯相。石奋的长子名建,次子某、三子某,四子名庆,都因性情柔顺、孝敬谦谨,官位都达到俸禄二千石,于是汉景帝说:“石君和他的四个儿子官位都做到二千石,人臣的尊贵光荣就集中在他们一家了。”就称石奋为“万石君”。……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因儒术经学而犯了罪。皇太后认为读书的人多外在的气质而少内在的品质,现在万石君家不喜言谈但能亲身力行,就用万石君的长子石建做了郎中令,小儿子石庆做了内史。
十一把下面一篇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越 巫 方孝孺
标点: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委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恶少年愠其诞,瞷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沙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沙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栗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唯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惟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译文:
有一个越地的巫人,自己诈称擅长驱鬼。有人病了,他便设立起坛场,吹角摇铃,跳跃叫喊,并跳着胡旋舞,祈求免灾。如果病侥幸好了,他便享用一顿人家的酒饭,拿了人家给的财物离去;如果人死了,就拿别的原因来推托,始终不认为自己的巫术是虚妄的。常常向人夸耀说:“我善于治鬼,鬼没有敢反抗我的。”有几个好搞恶作剧的少年,对他的欺妄非常恼火,就窥伺他夜里回家时,五六个人分开,藏在路边的树上,每人相隔一里左右,等到那巫人经过时,就往下投砂子石块打他。巫人以为是真鬼,马上吹起他的角来,边吹边跑。他心里非常害怕,被吓得脑袋胀闷,也似乎比平时沉重了许多,走起路来也不知道自己的脚在哪里。又往前走了一段路,惊慌的心情稍微安定下来,可是树上又像开始那样往下落砂石。他又马上吹角,吹角也吹不出声音了,于是跑得更快。又往前走了一段路,情形又跟原先一样。吓得他两手发抖,连气也喘不过来了,更不能吹角了。角掉到了地上,只好摇起他的铃。一会儿铃又掉了,只好大喊着往前跑。一路上,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以及树叶的响声、山谷的回音,都以为是鬼。大声呼喊着向人求救,喊声非常悲凄。半夜才到了家,大声哭喊着敲门。他妻子问他是什么缘故,他被吓得舌头僵硬而说不出话来,只是指着床说:“赶快扶我休息,我遇上了鬼,今天要死了!”妻子把他扶到床上,他胆裂而死,肤色像蓝草的青色一样。这个巫人到死也不知道那树间的响声并不是鬼。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上册练习1答案
古代汉语答案(上)
一、 名词解释:(10分)
异体字: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
引申义:由本义派生出的几个意义有关联的意义。
笺:对毛传的补充和修订。
读为:一种注音的方法,常用本字注借字。
脱文:指传抄和刻印的过程中误掉的字。
二、 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
鹿:象形字。 本:指事字。 栽:形声字。“木”形符“�”声符。
解:会意字。 目:象形字。 徒:形声字。“辵”形符“土”声符
牧:会意字。 刃:指事字。 闻:形声字。“耳”形符“门”声符
象:象形字。
三、多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
入括号内。)
1、.下列句子中,“及”用引申义的是(B C )。
A. 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 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 故不能推车而及。
2、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A C )。
A.子产治郑二十六年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下列各句“表”字用的是引申义义的是(A C D)。
A. 虢,虞之表也。
B. 表裘不入公门。
C. 或援誓以表心。
D.今反表以为里兮,颠裳以为衣。
4、下列句子中,形容词用作意动的是(B C )。
A. 王抑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B. 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C. 小人甘其垄亩,君子保其恬素。
D. 什一,去关市之征,今之未能,请轻之。
5. 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的是(A B)。
A. 许子奚为不自织?
B. 子归,何以报我?
C.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D. 吾子与子路孰贤?
四、 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於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
1、羹:带汁的肉。词义的转移。
2、汤:热水。词义的转移。
3、赂:礼物。感情色彩的不同。
4、臭:气味。词义的缩小。
5、皮:带毛的售皮。词义的扩大。
五、 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
1、 造:到。本义
2、 责:要求。引申义
3、 间:门缝。本义。
4、 发引申义。
5、 零:下小雨。本义。
六、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包括名词作状语),并说明是属於哪一种活用。(10分)
1、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 痛:动词使动用法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
3、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君:名词意动用法。
4、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西:名词活用作动词。
5、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贫:形容词使动用法。
七、 注出下面这首诗的平仄,如有拗救,请指出:(加点的字是入声字。10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
七、 翻译下面句子。(10分)
1、 小丘的面积很小,不到一亩大,可以装到笼子里占有它,问它的主人,回答说:“姓唐的人家荒弃的土地,要出卖却卖不出去。”问它的价钱,回答说:“只有四百文铜钱。”我怜惜它把它买下。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一起出游,都非常高兴,没有意料到(得到这个小丘)。
2、 齐国的使者到了大梁,孙膑以受过刑的罪犯的身份秘密地会见(齐国使者),向齐国使者游说。齐国使者认为他有特别的才能,偷偷地(把他)载到车上,和他一起到齐国去。齐国的将领田忌认为他有才能,把他当作客人对待。
八、 加标点并翻译下面这段文章。(20分)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译文:
魏王想攻打邯郸,季梁听说以后,从路途中返了回来,衣服的皱折没拉平,头上的灰尘没洗去,就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看见一个人,正驾着马车向北走。他告诉我说:‘我要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要向北走?’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即使好,但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费用多。’我说:‘即使费用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车夫好。’我说:‘这几种条件越好,就会离楚国越远。’现在您的一举一动都想成就称王天下的大业,您的一举一动都想得到天下的信任,依仗您强大的国家和精锐的军队去攻打邯郸,以便扩大地盘抬高声誉。您的举动越频繁,就离称王天下的目标越远,就像要去楚国而向北走一样。“
古代汉语试题
(个人认为,仅供参考)
四、指出下列句子特有的语法现象,并具体说明(24分)
1、然则德我乎?
德:名词作动词,意为“感激”
2、王不如东苏子。
东:名词作状语,
3、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
客: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客,意为把…当做客人对待,
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意动用法,以兄事之,意为以兄弟的关系对待
5、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姜氏惊
6、孔子登泰山而小鲁。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认为……渺小
7、世之所高,莫若皇帝。
高:形容词用作动词,
8、吾谁欺?欺天乎?
吾谁欺:疑问句中宾语前置,吾欺谁
9、莫我知也夫!
否定句中宾语前置,莫知我
10、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将虢是灭:宾语前置,将灭虢,“是”是复指前置宾语“虢”
11、南溟者,天池也。
判断句,……者……也
12、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为秦所灭:被动句,为……所
朱振家主编的 古代汉语下册课后题答案
题目发来。做不成问题。只是我手头没有这教材。可以发我邮箱中。tiankzpzdyun@sohu.com
谜语大全及答案:一咱洪波残照里
谜语大全及答案:一咱洪波残照里
谜面:一咱洪波残照里
谜语类型:打一文学词语
谜底 : 浪漫色彩
立体古代汉语洪波和王力的古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对外汉语是南开大学文学院的语言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一个方向,对09年的研究生考试有指定的参考书目,具体如下:汉语基础:《现代汉语教程》邢公畹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教程》解惠全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81年 《立体化古代汉语教程》洪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语言学概论语言学概论:《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版《语言学教程》胡状麟北京大学出版社 据说,以后将不再指定专业课的参考书了。
大学古代汉语上册课后题答案,谁有呢?
你找找你的学长学姐们,他们肯定有
古代汉语练习题
1、古今字9、10异体字4、7繁简字没有,还有些两个字是一样的,你自己看一下。
2、(1)将要到达华泉(泉水名,在华不注山下)时,(齐侯)两边的(中间两马为服,旁边两马为骖)被树枝等钩住。
(2)(丑父)手臂受伤却隐瞒了伤情,所以不能推车而被追上。
(3)在我以前从来没有代替他的国君承担患难的,有一个在这里,还要被杀死吗?
(4)一个人不畏惧用死来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我杀了他不吉利。
(5)赦免他,用来鼓励事奉国君的人。
3.古文标点题,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新式标点
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王力《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哪里有?
设置的问题,崇文区书店,一共有四个,一对一的对应的四个教科书。讲解非常详细,内容的文集翻译,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等,值得一游。 10元左右,一般的文科大学校园书店出售。但现在多数高校与中国古代审议版本,也可以既指给对方。中国古代研究部分还必须作出更大的努力,至少在先秦部分的文集都必须翻译的一般理论,一定要记住,免费的儿童翻翻“说文解字”看古典风格常见的字,本义,音韵学的基本知识,看到更多的,真的不明白,总之,慢慢来吧。
求古代汉语(上)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蒋冀骋主编的这个版本滴~~ LZJWW3112@163.com
楼主找到了吗?可以发给我一份吗
古代汉语单元试题及答案
职称古汉语考试试题
古 注——练习题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填空题:
1. 古书注解中不仅用来释义。
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细微差别的术语是
(D)
A.谓 B.之言 C.之貌 D.谓之
2. 下列注解术语用来注音、有时也可以是用本字说明通假字的术语是(A)(D)()()
A.读如 B.读为 C.如字 D.读若
3. 古书注解中用作声训的术语是 (D) () () ()
A.谓之 B.读若 C.读为 D.之为言
4.古书注解中不仅用来释义并常用来区别近义词之间细微差别的术语是(B)()()
A.谓 B.谓之 C.之貌 D.之为言
5. 古书注解中。
使用哪些术语时,被解释的词语总是放在它们的后面?(A)(B) (D)
A.曰 B.为 C.谓 D.谓之
6. 古书注解中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的术语是(C)()()()
A.谓之 B.谓 C.读为 D.之为言
7. 古书注解的术语中。
“读为”和“ 读曰 ”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 读若 ”和“读如”的主要作
用是注音。
用来表示声训的术语是 “之言”和“之为言” 。
8. 《诗经》毛亨的“传”和郑玄的“笺”当时都各有特定的含义:“传”是 阐明经义。
“笺”有补充和订正
毛传 的意思。
9. 所谓儒家“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周礼》、《仪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 孝经》、《 尔雅》、和《 孟子》。
三.简答题:
1.什么叫声训?古书注解中用来表示声训的术语是什么?
答:用声音相同的或相近的词来作注释就鸣做声训。用来表示声训的术语是“之言”和“之为言”。
四.阅读下面的注解文字。
标上正确的标点。
并划出《传》的内容(用——)和《经典释文》的注文(用﹏﹏)。
1.《诗秦凤蒹葭》(1997年试题)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跻。
升也。《笺》云:升者,言其难至如升阪。跻。
本又作“隮”,子西反。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坻。
小渚也。〇坻。
直户反。【疏】《传》:坻,小渚。〇《正义》曰:《释水》云:小洲曰渚。
小渚曰沚,小沚曰坻。然则坻是小沚。言小渚者。
渚、沚皆水中之地。
小大异也。以渚易知。
故系渚言之。
2.《诗大雅桑柔》(1998年试题)
维此良人。
弗求弗迪;维彼忍心。
是顾是复。迪,入也。《笺》云:良。
善也。国有善人。
王不求索。
不入用之;有忍为恶之心者。
王反顾念而重复之。言其忽贤者而爱小人。〇迪,徒历反。索,音色。【疏】《传》:迪。
进。〇《正义》曰:《释诂》文。〇《笺》:“国有”至“小人”。〇《正义》曰:王不求索者。
谓不肯求访搜索而觅之。
假得又不肯入用之。
故分为二也。顾念。
谓初即见顾眷而念爱之,既用为官。
又复重而升进之。
故亦分为二。维顾小人,不求入贤者,言其忽贤者而爱小人。
3.《诗国风桃夭》(1999年试题)
桃之夭夭,有贲其实。贲。
实貌。非但有华色。
又有妇德。〇贲。
浮云反。之子于回。
宜其家室。家室,犹室家也。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蓁蓁。
至盛貌。有色有德。
形体至盛也。〇蓁。
侧巾反。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一家之人。
尽以为宜。《笺》云:家人,犹室家也。〇尽。
津忍反。
或如字。他皆放此。【疏】《笺》家人。
犹室家。〇《正义》曰:易《传》者。以其与上相类,同有“宜其”之文。
明据“宜其”为夫妇。据其年盛。
得时之美,不宜横为一家之人。恒十八年《左传》曰:“女有家。
男有室。”室家谓夫妇也。此云“家人”,家犹夫也,犹妇也。
以异章而变文耳,故云“家人。
犹室家也”。
4.《诗大雅民劳》(2000年试题)
民亦劳止。
汔可小安。惠此中国。
国无有残。贼义曰残。《笺》云:王爱此京城之人。
则天下邦国之君不为残酷。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式遏寇虐,无俾正反。缱绻。
反覆也。〇缱绻。
上音遣。
下起阮反。
或作卷。覆。
芳服反。〇王欲玉女。
是用大谏。《笺》云:玉者,君子比德焉。王乎我欲。
令女如玉然。
故作是诗。
用大谏正女。
此穆公至忠之言。〇令,力呈反。【疏】《传》贼义曰残。〇《正义》曰:孟子云:贼任曰贼。
贼义曰残。
言是贼败仁义之事。〇《传》缱绻。
反覆。〇《正义》曰:昭二十五年《左传》:缱绻从公。
无通外内。
则缱绻者牢固相著之意,非善恶之辞。
但施于善则善,施于恶则恶耳。此云以谨缱绻,是人行反覆为恶,固义不舍。
常为恶行也。
5.《诗王风君子于役》(2000年下半年试题)
君子于役。
不知其期。
曷至哉。《笺》云:曷。
何也。君子于往行役,我不知其反期,何时当来至哉。
思之甚。〇曷。
音严寒末反。鸡栖于埘,时之夕矣。
羊牛下来。凿墙而栖曰埘。《笺》云:鸡之将栖。
日则夕矣。羊牛从下。
牧地而来,言畜产出渗透。
尚使有期节。
至于行役者,乃反不也。〇栖。
音西时反。凿墙以栖鸡。凿。
在各反。畜。
许又反。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笺》云:行役多危难。
我诚思之。【疏】《传》凿墙而栖曰埘。〇《正义》曰:《释宫》文也。又云:鸡栖于杙为桀。李巡曰:别鸡所栖之名寒乡。凿墙为鸡作栖曰埘。
6.《诗大雅抑》(2001年试题)
昊天孔昭。
我生弥乐。视尔梦梦。
我心惨惨。梦梦,乱也。惨惨。
忧不乐也。《笺》云:孔。
甚;昭。
明也。昊天乎乃甚明。
察我生无可乐也。视王之意梦梦然。
我心之忧闷惨惨然。其自恣。
不用忠臣。〇乐。
音洛。注同。梦,莫空反。沈。
莫登反。注同。惨。
七感反。,音素。后皆同。【疏】《传》“梦梦”至“不乐”。〇《正义》曰:梦梦,乱也。《释训》文。孙炎曰:梦梦。
昏昏之乱也。
然则梦梦者。
言王政昏乱之意也。《释训》又云:惨惨。
愠也。李巡曰:惨惨。
犹忧怒之愠。
然则惨惨者。
忧愠憔悴之貌。
故为忧不乐也。〇《笺》“孔甚”至“忠臣”。〇《正义》曰:孔甚。
释言文。《释诂》云:昭。
光也。故为明言昊天明察者。
以其察庶知己情。
故以我生诉之也。上言其不可教诲。
下言其诲而不渗透。
故知诉其自恣不用忠臣。
7.《诗陈风东门之池》(模拟试题)
东门之池。
可以沤麻。兴也。池。
城池也。沤,柔也。《笺》云:於池中柔麻,使可缉绩作衣服。兴者。
喻贤女能柔顺君子,成其德教。〇沤。
乌豆反。缉。
七立反。西州人谓绩为缉。彼美叔姬。
可与晤歌。晤。
遇也。《笺》云:晤。
犹对也。言叔姬贤女。
君子宜与对歌。
相切化也。〇叔。
音淑。本亦作淑,善也。晤,五故反。【疏】“东门”至“晤歌”。〇《正义》曰:东门之外有池水。
此水可以沤柔麻草。
使可缉绩以作衣服。
以与贞贤之善女。此女可以柔顺君子,使可修政以成德教。既已思得贤女。
又述彼之贤女,言彼美善之贤姬。
实可与君对偶而歌也。
8.《诗曹风鸤鸠》(模拟试题)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忒。
疑也。〇忒,他得反。【疏】《传》:忒,疑。〇《正义》曰:《释言》文。执义如一。
无疑二之心。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正。
长也。《笺》云:执义不疑。
则可为四国之长。言任为侯伯。〇长。
张丈反。下同。任。
音壬。【疏】《笺》:“执义”至“侯伯”。〇《正义》曰:《传》言“正。
长”,《释诂》文。非为州牧,不得为四国之长。
故任为侯伯也。僖元年《左传》曰:“凡侯伯究患、分灾、讨罪。
礼也。”是诸侯之长。
侯伯也。
9.4.《诗秦风渭阳》(2002年试题)
我送舅氏。
曰至渭阳。母之昆弟曰舅。《笺》云:渭。
水名也。秦是时都邕。
至渭阳者。
盖东行。
送舅氏于咸阳之地。〇邕。
于用反,今属扶风。何以赠之?路车乘黄。赠。
送也;乘黄。
四马也。〇乘。
绳证反。
注同。【疏】《传》母之昆弟曰舅。〇《正义》曰:《释亲》文。
孙炎曰“舅之言旧。
尊长之称”。〇笺渭水至之地。〇《正义》曰:邕在渭南。
水北曰阳。晋在秦东,行必渡渭。
今言至于滑阳。
故云“盖东行,送舅氏于咸阳之地”。《地理志》云:右扶风渭城县,故咸阳也。
其地在渭水之北
古代汉语易国杰与黎千驹(第二版)上册的课后思考与练习答案
第二章第二节课后练习
急需胡安顺版的古代汉语上册课后思考与练习答案
超星阅读上就有,还可以下载
求古代汉语教程第三版张世禄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http://baike.baidu.com/view/2295969.htm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古代汉语教程》(第三版)的配套用书。主要内容有“文选理解示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串讲课文的实录)、“《古代汉语教程》练习参考答案”(对于教材所附练习的详细解答)、“补充练习与参考答案”(含有多种类型的习题及其解答)、“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复旦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课程的试卷样本及其答案)。
古代汉语下册朱振家课后答案
下下册中的上册
古代汉语朱振家习题答案 发给我吧 急用邮箱 liash11@163.com
我没有这本古代汉语书,如果你能把试题发来,我可以很快为你做出答案来。
急需朱振家版古代汉语上册课后习题的答案,各位路过的,敬请施以援手,谢谢啦!
是下册吧,上册是文选。我倒是有答案,但是是纸质的,电子版的没有。工作量太大了。你可以到书店买一本的,不贵,书名是古代汉语辅导,和朱振家的古代汉语是配套使用的,上面有答案。